说话间,妇人已经走到了跟前,由于一路快走赶着回家,此时正微微喘着粗气,但她的目光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岁岁,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探究。
外婆闻声停住脚步,脸上立刻绽放出和蔼可亲的笑容,连忙应声道:“可不是嘛,今天天气好,我就领着我这外孙女一家子上山来溜达溜达,顺便看看能不能拾点干柴回去烧火做饭。妹子啊,看你这样子,是刚上街买东西回来吧?”外婆边说边轻轻地拍了拍岁岁的肩膀,仿佛是在骄傲地向这位熟人道明岁岁的身份。
“岁岁,快过来叫姨婆呀。”外婆微笑着向岁岁招手示意,眼中满含期待和慈爱。
岁岁乖巧地走到外婆身边,怯生生地抬起头看向那位陌生的老妇人,轻声叫道:“姨婆好。”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黄莺出谷。
“哎呀,乖孩子!”老妇人满脸欣喜地应道,她仔细端详着岁岁,不住地点头夸赞,“这小姑娘长得可真好啊,白白净净的,眉眼如画,简直就是个小仙女下凡。”
老妇人一边说着,一边转头看向外婆,不禁感慨起来:“老姐姐,你瞧瞧,小英的女儿都已经长这么大啦!想当年,小英自己还是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小丫头片子呢,整天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跑。这时间呐,过得可真是太快了,仿佛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她的孩子都这般大了。唉,岁月不饶人哟,咱们也都老喽。”说罢,老妇人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无奈。
岁岁静静地站在外婆身旁,听到大人谈论起妈妈小时候的事情,心中充满了好奇,但又不好意思插嘴询问,只能抿着小嘴,偶尔露出一抹羞涩的笑容。
她偷偷抬眼望去,只见外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庞犹如被岁月刻下深深印记的树皮,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过往的沧桑;然而,外婆那明亮而温暖的目光却始终未变,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般柔和、慈祥。
外婆似乎感受到了岁岁的注视,她微微低头,温柔地拉起岁岁的小手,轻轻地拍了拍,然后笑着对妇人说道:“可不是嘛,孩子们长得快得很呢,咱们能不老吗?不过啊,只要看到这些小家伙们一天天地健康成长,咱们做长辈的心里头也就踏实、高兴啦。”说完,外婆宠溺地摸了摸岁岁的头发。
三人又互相问候了一番家长里短,聊得不亦乐乎,随后才依依不舍地挥手作别。
岁岁牵着外婆的手,祖孙俩缓缓地沿着蜿蜒的小路继续朝家中走去。
此时,夕阳如同一幅金色的画卷,将余晖轻轻地洒落在她们身上,映照出长长的身影,身影还带着背篓里的柴火——两道高大而慈祥,另一道则娇小。就连旁边跟着的那老黄牛,也被勾勒出一幅温暖的剪影。这画面仿佛为这个仍有些寒冷的春日增添了几缕脉脉温情。
一路上,岁岁那双充满好奇的大眼睛不停地四处张望,她的小脑袋瓜里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忽然,她抬起头,眨巴着眼睛看向外婆,问道:“外婆,刚刚另一个老人家我应该怎么称呼呀?还有哦,外婆,她们都是一直住在山里吗?山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象啊?和我们这里的山一样吗……好看吗?”
听到岁岁连珠炮似的发问,外婆不禁微微一笑,她放慢了脚步,蹲下身子,温柔地抚摸着岁岁的头发,轻声回答道:“宝贝儿,那位老人家是你的刘姨婆哟。她家就坐落在咱们从前住的老屋后面那片茂密的林子边上呢。他们一家可是世世代代都在那片大山里生活、扎根啦。只不过后来咱们搬到这边来了而已。”说完,外婆背着柴火前行,岁岁跟在后面,继续慢悠悠地走着,嘴里气喘吁吁还念叨着关于大山里的那些事儿。
稍作停顿后,外婆继续说道:“孩子啊,在这大山的另一边呐,还有着热热闹闹的集市呢!那里有着许许多多咱们这边山里根本就见不着的新奇玩意儿。还有每逢年过节之时,周边十里八村的人们都会兴高采烈地来到我们这边的小镇上来采购各种年货。”
说到这里,外婆的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笑容,似乎那些热闹的场景正一一浮现在眼前。“尤其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呀,那就更别提有多热闹啦!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一到赶集日呀,咱们这条通往镇子的大路上简直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或是肩挑背扛着大包小包的货物,或是三五成群地结伴而行,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
“外婆,她们那边有集市,为什么她们不去她们那边买啊。”岁岁又是好奇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