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林燃的第四次礼物(求月票!)
华国代表一直回到日内瓦洲际酒店后,都没有把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看。
毕竟华国此时在日内瓦也没有具体的办事处,而他们居住的地方是所谓中立第三方瑞士给安排的酒店。
回到酒店之后,华国代表只是把手伸进口袋里摩挲,试图通过触觉来判断这玩意是什么。
粗糙的触觉,加上卡片大小的东西,华国代表一下就知道不是纸,对方给他的不是纸一样大小的东西。
一直到晚上入睡前,华国代表刻意将中山装搭在被子上,装作一副很冷的样子,另外将窗帘遮的严严实实,一丝光都透不进来。
等到关灯后,才把口袋里林燃给他的东西和手电筒一起拿到被子里,用手电筒微弱的灯光看着这充满科幻感的人造物。
虽然他不知道这玩意是什么,但从布线、精密感、高度集成化上,华国代表敢肯定这玩意绝非小可。
印刷电路板的概念在1936年就有了,后续在44年开始,阿美莉卡和英格兰开始将电路板用于制造炸药引线。
包括华国从苏俄引进的电视机技术,就要用到以电子真空管为元器件的电路板,那时候因为材料颜色,pcb板大部分为绿色或者棕色。
苏俄援助的燕京牡丹江电视机厂在58年建成投产,在同年3月生产出华国第一台黑白电视。
华国代表在58年的时候对电子工业发展进行过讨论,提到过电视机生产的重要性。
他从树莓派的外表上猜也能猜个大概。
(左边的棕色板是1963年icl/ferrantiats1机器的一部分,右边较小的蓝色板是60年代末univac1108计算机算术逻辑单元的一部分)
林燃给华国提供的树莓派,对当下的华国来说有点超出时代了,但绝对在理解范围内。
华国代表猜到这玩意是什么之后,装作无事发生一样,第二天把这件中山装折的好好的装进行李箱,在其上下都放上毛衣,避免其损坏。
他知道林燃给他乃至他背后华国的,肯定是一份大礼。
他缺乏打开这份大礼的办法,但华国的科研人员们有。
香江英资和华人船商围绕香江海运的明争暗斗,都被张科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包括香江其他人的观察、香江船运现代化改造后的成果,综合在一起作为报告飞进了燕京。
这些内容和林燃写的海权时代报告一结合,充分证明了林燃提供的内容的含金量。
第一次是蒙特卡洛模拟,和一系列的导弹制导算法。
第二次是海权报告。
第三次是通过科罗廖夫间接传递过来的最优控制理论算法。
而这次,是科技造物,尽管华国代表不知道这科技造物具体是什么东西,但无论是给的方式、给的对象还是这玩意本身,他都有预感,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小儿持金过闹市,现在的华国在阿美莉卡和苏俄面前就是小儿。
因此华国代表前所未有的小心。
如果不是因为谈判还在继续,他甚至都想直接回燕京了。
谈判进入到第二天开始后,整个气氛急转直下。
如果说热线是大家的共识,那么柏林就是双方谈判最大分歧所在。
谈判开始前的8月13日,苏俄在柏林建立了柏林墙。
二战后,德意志被分为四个占领区分别由四个国家进行管理,阿美莉卡、苏俄、英格兰和法兰西。
没错,尽管法兰西投降最早,被德意志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但就这也是法兰西管德意志,而不是德意志管法兰西。
有大哥的好处就在于此,自己不能打没事,大哥打下来的地盘也有你的一份。
柏林作为首都也被分为四区,但位于苏俄控制的东德境内。
东西德分别成立后,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
第一次柏林危机,苏俄封锁西柏林,美国通过柏林空运打破封锁。
第二次柏林危机,尼基塔提出“柏林最后通牒”,要求西方撤出西柏林,未果。
而这次是第三次柏林危机。
肯尼迪的上台,让尼基塔试图通过柏林问题来测试肯尼迪的决心。
大致可以理解为柏林分裂成东柏林和西柏林,同时柏林周围全是东德,只有西柏林一小块飞地属于西德。
从1950年代末开始,因为经济落后,导致大量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跑到西德。
光是1953年至1961年,就有260万人跑到西德意志去。
这足足占了东德人口的15%,对东德经济是严重打击,其他方面更是严重打击。
正因如此,尼基塔希望一次性解决这些问题。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西柏林归东德所有。
但显然前两次都失败了,于是东德造了柏林墙来阻止东德民众跑到西柏林区。
“我们需要强调柏林位于东德境内,西方盟国在西柏林的存在是非法的,你们必须撤出西柏林,我们允许西柏林的存在,但它必须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并由东德控制通往西柏林的通道。”米高扬说。
“按照战后波茨坦会议的结果,我们在西柏林的驻军和通行权是合法的。
盟国在西柏林的驻军权、自由通往西柏林的权利、西柏林居民的自由是波茨坦会议赋予盟国的合法权益。
我们决不允许苏俄单方面改变现有的和平局势,撕毁已签署的国际公约。
如果苏俄执意这样做,你们将迎来战争。”林登约翰逊的强硬程度丝毫不亚于米高扬。
毕竟阿美莉卡视西柏林为自由世界的象征,撤出将意味着让步,损害盟军团结和阿美莉卡全球信誉。
这可比热线要严重得多。
热线最多被阿美莉卡内部少数民众诟病。
要是退出西柏林,那将导致的是整个自由世界的不信任。
“苏俄不能将瓦尔特乌布里希的拙劣表现,当成改变现状的契机,掩盖东德失败的现状。”林登约翰逊接着说道。
整个谈判异常火爆,双方态度都非常强硬。
每天就是互相放狠话。
你们是废物,所以东德民众才跑到西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