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回到礼部,心中万千思绪。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在为大明的未来奠基。
然而,守旧势力的反对,让他不得不更加谨慎。
“杨大人,我们接下来要在礼部商讨具体的礼仪细节,准备好与那些固执的老司官们斗争。”李明语气坚定,眼中闪烁着决心。
杨荣点了点头,眼中充满斗志:“大人放心,我会全力以赴。”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更加坚定。
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改革之路还长,但只要他们坚持下去,大明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李明转身走向礼部的大门,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未来的道路上,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礼部衙门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腐的墨香,混杂着老司官们身上特有的樟脑丸味儿,让人闻了直想打喷嚏。
李明端坐在上首,面沉如水,杨荣则站在他身侧,手心里捏了一把汗。
大堂中央,摆放着一张巨大的桌案,上面铺满了各种礼仪典籍,从《周礼》到《仪礼》,再到本朝太祖皇帝钦定的《大明集礼》,堆得像小山一样。
一群须发皆白的老司官们围坐在桌案旁,一个个正襟危坐,面色不善,像一群准备啄人的老鹌鹑。
为首的老司官姓周,是礼部资格最老的官员,据说从洪武年间就在礼部当差,亲身经历了无数次宫廷大典,堪称礼仪界的“活化石”。
他捋着胡须,三角眼微微眯起,盯着李明,语气阴阳怪气:“李大人,您这新礼仪,老夫是越看越觉得……嗯……新颖啊。”
这“新颖”二字,他咬得格外重,明摆着是在讽刺李明异想天开。
李明微微一笑,仿佛没听出对方话里的刺儿,他指着桌上一本翻开的《大明集礼》,说道:“周老大人,您看这跪拜礼,‘三跪九叩’,繁琐至极。如今四海升平,万国来朝,咱们还抱着这老一套,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依我看,不如简化为‘一跪三叩’,既庄重又不失礼数,您觉得如何?”
周老司官一听,差点没把胡子给薅下来,他猛地一拍桌子,怒目圆睁:“荒唐!祖宗之法,岂能随意更改?‘三跪九叩’,乃是天子威仪的象征,岂能减损分毫?李大人,您这是要动摇国本啊!”
“动摇国本?周老大人,您这话可就严重了。”李明不慌不忙,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时代在变,礼仪也当与时俱进。您抱着老祖宗的规矩不放,难道就不怕大明朝被时代抛弃?咱们这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懂吗?这叫‘迭代升级’!”
“迭代……什么?”周老司官一脸懵圈,显然没听懂李明嘴里蹦出来的新词儿。
其他老司官们也纷纷摇头,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李大人,莫不是中了邪?竟说些胡话!”
“我看他就是想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不行,咱们得联合起来,抵制这新礼仪!”
杨荣见状,连忙站出来打圆场:“诸位大人,李大人也是为了大明好。新礼仪并非全盘否定旧礼仪,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住口!”周老司官厉声打断了杨荣的话,“杨大人,你还年轻,不懂规矩。这礼仪之事,岂能儿戏?你跟着李大人胡闹,小心将来后悔莫及!”
“我……”杨荣被噎得哑口无言,一张脸涨得通红。
李明见状,心中暗叹一声。
这些老家伙,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看来,想要说服他们,比登天还难。
他放下茶盏,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老司官,语气平静而坚定:“诸位大人,我知道你们一时难以接受新礼仪。但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反对而停下脚步。我今日把话撂在这儿,这礼仪改革,势在必行!谁要是敢阻拦,别怪我不客气!”
说完,他拂袖而去,只留下大堂内一片死寂。
老司官们面面相觑,一个个脸色铁青,却又不敢再多说一句。
李明走出礼部衙门,抬头望了望天,只觉得一阵头疼。
他揉了揉太阳穴,对身后的杨荣说道:“走,去趟鸿胪寺。”
他刚迈出一步,突然又停了下来,扭头对杨荣说道:“对了,你派人去打听一下,各国使节都喜欢什么…咳…特别的‘伴手礼’,咱得好好准备准备。”他意味深长地眨了眨眼,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