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位大臣突然站了出来,说道:“皇上,臣以为,李大人所言有理。海防建设,的确是当务之急。臣建议,可以先拨一部分银两,用于海防建设的试点工作。如果效果显着,再逐步扩大规模。”
这位大臣,是兵部尚书,名叫徐达。
他是朱元璋的心腹,也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将领。
朱元璋听到徐达的话,眼前一亮。他觉得,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好,就依徐爱卿所言!”朱元璋当即拍板,“兵部立刻拨银五十万两,用于海防建设的试点工作。李明,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了!”
李明闻言,心中大喜。他知道,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然而,就在这时,一位保守派大臣突然跳了出来,说道:“皇上,这五十万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臣以为,应该派一位可靠的大臣,监督李明使用这笔银子,以免他中饱私囊!”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朝堂之上,附和的声音此起彼伏。
朱元璋的眉头再次皱了起来。
他知道,这些保守派大臣,还是不放心李明。
“李明,你怎么说?”朱元璋看向李明。
李明坦然一笑,说道:“臣愿意接受任何人的监督!臣保证,这五十万两银子,每一分都会用在海防建设上!”
“好,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朱元璋说道,“朕就派……”朱元璋的眼神,让李明心里咯噔一下。
这老朱,不会又反悔了吧?
他顺着朱元璋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个太监匆匆忙忙地跑进大殿,跪倒在地,高声喊道:“报——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求见!”
李明心里暗骂一声:“这老蒋,来的真不是时候!”蒋瓛可是朱元璋的亲信,专门负责监视百官,这会儿突然出现,准没好事!
蒋瓛快步走到朱元璋面前,低声耳语了几句。
朱元璋的脸色,由阴转晴,最后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好!”朱元璋连说了三个“好”字,然后看着李明,说道:“李明,你立了大功了!”
李明一头雾水,完全搞不懂发生了什么。
蒋瓛到底跟朱元璋说了什么?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蒋瓛刚刚传来消息,说是沿海一带,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银矿!”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都惊呆了。银矿!这可是个好东西啊!
李明也愣住了,心里暗想:这运气也太好了吧!
简直就是天助我也!
有了这座银矿,海防建设的资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些保守派大臣,也再找不到理由反对了!
“李明,朕决定,将这座银矿的所有收益,都用于海防建设!”朱元璋看着李明,眼神里充满了赞赏,“这件事情,就全权交给你负责!”
李明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连忙跪倒在地,高声说道:“臣谢主隆恩!”
这下,那些保守派大臣彻底傻眼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峰回路转!
他们原本想借着资金问题,阻止李明的计划,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李明心里乐开了花,暗想:让你们这些老顽固跟我斗!
这下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有了银矿的支撑,李明立刻着手安排海防建设和海外贸易的规范管理。
他借鉴现代的管理经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确保了海防力量的稳步提升和海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他甚至搞了个“股份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造船和航海贸易,一时间,沿海地区,百舸争流,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那些原本反对开海的保守派大臣,看到大势已去,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现实。
他们心里那个酸啊,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而李明,则成为了沿海百姓心中的英雄,他的名字被广为传颂,简直比锦鲤还灵!
“李大人真是神了!自从他来了之后,咱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可不是嘛!以前咱们都是靠打鱼为生,现在可以出海贸易,赚的钱比以前多多了!”
“李大人真是咱们的大恩人啊!”
听着百姓们的赞美,李明心里那个美滋滋啊,感觉自己就像站在人生巅峰,俯瞰众生!
然而,就在他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时,他突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他猛地一拍脑门,自言自语道:“哎呀,差点忘了!还有科技再兴的任务呢!”
他抬起头,望着远方,眼神里充满了挑战的意味。
他知道,接下来他要面对的,将是更加艰难的挑战。
在这个充满传统学术势力的领域,他该如何打破陈规,推动科技的进步呢?
李明走到书房,摊开一张宣纸,提起笔,却迟迟没有落笔……他喃喃自语:“这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八股取士又限制了科技发展,到底该从何处入手呢……”突然,他眼神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提笔写下了几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