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令一声声传递下去,部队行军的速度加快了一些,广朋这才驱马前进。
风力越来越大,似乎毫无阻碍的席横扫一切,卷起的千年雪花猛烈的扑打在脸上,感到刀割一样的生疼。
广朋向上一看,一面红旗在上方招展着发出烈烈的声响。他知道,这就是山顶的所在,过了这里不远,就是刘邦和诸葛亮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唐中地区了。
紧走几步,广朋就到了雪山之巅,这里的风更猛,冰雪反而薄一些,可以看到一些稀疏的植物,和难得一见的黄土地。
他勒住马,用力抠起一把冻的棒棒的黄土,捏碎,再撒到地上。
他看着雪山前面的茫茫群山,虽然高大,但是却没有了这样的雪山,而是丛林茂密连绵不断的山峰了,极目望远,还有一条大河远远的横亘在山峰的中间。
他知道,踏过群山,那就是真正的唐中地区,也就到了这一次出征的目的地。
脚下十几米处,还是茫茫的冰盖,不过可以清楚的看到雪线下面的丛林,也就是说越过这一片冰雪,就可以很快到达山下了。
后面,战士们陆续来到身边。
拄着木棍或者竹竿的战士们,就那么静静的站在那里,回望着渐渐远去的故乡,眺望着看不清楚的远方,没有欢呼,也没有雀跃,只有难得的放松的休憩。
广朋站在那里,让大家把已经暖透的水壶打开,就着野猪肉,饱饱的喝上大口。
马上的小战士在马上沉不住气了,使劲伸着腿想要跳下来。
广朋拦住他,看了一下他的伤势,打开药包给他包扎好,安抚他说;
“到了宿营地,才能下马好好休息,现在不行,还需要待在上面安安稳稳养伤。”
他看到前面的部队还在冰雪上艰难行走,而后续的部队也在不断跟进,于是把马交给警卫员,自己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向雪线。
下山的战士走的格外艰难,用手杖支撑着身体步步维艰,唯恐滑倒跌伤。
广朋打眼向下看了一眼,路上已经有一些踩踏出来的坑洼,但还是远远不够。
他向侧面的不远处看去,一片平坦的冰盖,上面几乎没有任何的痕迹,于是他迈步轻轻踏上去,想试试厚度。
想不到,他刚刚踏上脚,就滑了一下,马上一个千斤坠才站稳脚跟。
他想起了采药老人讲述的经历,那就是把蓑衣铺在身下,可以一直滑到山上树林中的经验,可那是夏天,现在能行吗?
“普度众生就要敢于牺牲,不试验一下怎么行?”
他解开蓑衣铺到冰上,特别注意按照老人说的那样,头冲下,也就是让蓑衣外面的叶片冲上,形成顺毛构造,这样可以增加滑动的速度。
然后,又从不远处找来一个石块放到上面,接着用脚一蹬,恰如广朋设想的那样,蓑衣带着石块,畅行无阻,如同打滑梯一样的,直线飞到了山上的树林中,直到发出砰的一声响还在树下打了几个转,终于停到了树丛中!
这个过程,正在喝水吃饭的大家看的清清楚楚,有几个老兵也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广朋身边,只是不是放上石块,而是自己坐到了蓑衣上,直接就开始了“出溜”过程!
不愧是老兵,经验十足,他们把登山的手杖把持在手里,竟然在冰面上左右自如,完全避开了石块和树桩,一缕烟的就到了树林中,而且毫发无损的立刻站起来,举起自己的蓑衣,向大家招手,同时高声大喊;
“快点,就这么下!”
已经不用做任何动员,广朋只是让团里以连为单位组织下滑,不要打乱建制而已。
部队就这么争前恐后的滑到了山下。
按照计划,本来,广朋团队并不是第一个到达山下的,可是,广朋团的速度,尤其是下山以及下山后集结的速度,远在各部之上,后来者居上!
战马本来就不惧怕山势,它驮着小战士紧跟在后面,很快也到了山下。
艰难登上山顶的郭主持等总部的众多负责人,也跟着学广朋团,都是下滑的方式到达了山下,与广朋早早汇合了。
回头望望山顶,广朋不由得感慨:
“这就是雪山,也只有敢于为普度众生牺牲者才敢从头越,那些没有奉献精神的,是根本不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