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暖黄色的灯光无力地洒在那份与技术提供方签订的初步协议上,本该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此刻却像一座被云雾笼罩的孤岛,前路迷茫。李阳揉了揉太阳穴,试图驱散连日来的疲惫,然而资金短缺的阴霾却如影随形,压得他喘不过气。
“李总,银行那边又来消息了,他们还是觉得我们企业的风险评估有点高,贷款的事……恐怕还得再等等。”助理小王小心翼翼地走进来,声音里满是无奈与担忧,打破了略显沉闷的寂静。
李阳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又恢复了坚定,“我知道了,继续跟进吧。”他深吸一口气,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脑海里思绪翻涌。为了引进这项新技术,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以为技术方面的问题解决后,一切都会步入正轨,没想到资金却成了横亘在眼前的一座大山。
窗外的城市车水马龙,行人匆匆,李阳却无心欣赏这繁华的景象。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心里盘算着下一步该怎么办。突然,他停下脚步,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张总,好久不见啊!我是李阳……对,就是我。我最近在做一个新项目,想跟您聊聊,不知道您明天有没有时间一起吃个午饭?”李阳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自然,然而内心却紧张得像绷紧的琴弦。
挂了电话,李阳又开始整理自己的商业计划书,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表,他都反复核对,试图找出能打动投资者的亮点。他知道,这可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绝不能错过。
第二天,李阳早早地来到了约定的餐厅,他身着整洁的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中透着期待与紧张。不一会儿,张总就到了。
“李阳啊,好久不见,你还是这么精神。”张总笑着打招呼,脸上带着几分客气。
“张总,谢谢您能抽出时间。”李阳连忙起身,热情地回应道。两人寒暄了几句后,便切入了正题。
李阳打开公文包,拿出商业计划书,开始详细地向张总介绍自己的项目。他的声音充满激情,眼神坚定,从新技术的优势,到市场的广阔前景,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张总静静地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李阳都一一耐心解答。
“李阳,不得不说,你的项目听起来很有吸引力。”张总放下计划书,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但是,投资毕竟是有风险的,我还需要再考虑考虑。”
李阳心里一紧,但脸上还是保持着微笑,“张总,我理解您的顾虑。这个项目我筹备了很久,对它的前景非常有信心。而且,我们已经与技术提供方达成了初步协议,只要资金到位,就可以马上启动。”
“嗯,我知道你很有诚意,也很努力。”张总点点头,“这样吧,你把计划书留给我,我回去和团队商量一下,过几天给你答复。”
“好的,张总,那就麻烦您了。”李阳站起身,双手递上计划书,眼中满是期待。
从餐厅出来,李阳的心情有些复杂。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但至少张总没有直接拒绝,这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然而,等待的过程是煎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在考验他的耐心。
回到公司,李阳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他一边继续寻找其他潜在的投资者,一边与银行保持密切联系,希望能加快贷款审批的进度。同时,他还组织团队对项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优化,以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吸引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总的答复却迟迟没有到来。李阳等得有些焦急,但他知道,在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冷静和耐心。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阳接到了张总的电话。
“李阳啊,我和团队商量了一下,对你的项目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张总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李阳的心猛地一紧,“但是,我们觉得投资金额和股份分配方面还需要再谈谈。”
李阳心中一阵惊喜,连忙说道:“张总,您有什么想法尽管提,我们可以坐下来好好商量。”
于是,双方约定了时间,再次进行谈判。这一次,李阳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仔细研究了市场行情和同类项目的投资案例,制定了几套应对方案。谈判过程中,双方你来我往,就投资金额、股份分配、资金用途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李阳据理力争,既要满足投资者的利益诉求,又要确保企业的发展空间。经过几个小时的艰苦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初步的投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