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轮子各有用处。
山里比较湿泞,大轮容易陷进去,小轮子则更容易脱困。
而大轮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动力,相当于驱动轮。
这种造型在山坡或者下坡都不会被限制。
而制动系统则是选了最简单粗暴的,一旦发现车速加快,立马用撬棍卡在轮子里。
只要驱动轮能控制住,板车肯定安全。
为了提升效率,陈东把车身做成了镂空,只有两侧有木板,
如此一来,便减轻了车子的自重。
陈东做这种手艺活还是比较快的,一下午的时间基本完成个大概,稍微加加班就能全部搞定!
板车做了出来,陈东往下运送木头的速度加快不少。
运下来的树还要挖坑栽种,每一项都是体力活。
对于这个生态园,陈东算是用了毕生所学。
不但要计算好每棵树中间的距离,还要算好每种树的特性。
比如杨树和松树,它俩要是凑在一起,杨树肯定得黄锈病。
在一系列的复杂计算后,陈东最终确定了种植区。
西面和北面都种松树,能更好地抵御外面来的风。
而东南方向则种上杨树和柏树,这两种树光合作用比较强,吸收了水分以后会重新分泌出来,让附近的植物更好地生长。
把树种完,陈东又把目光瞄到野菜上。
野菜生命力顽强,繁殖能力更强,有点土就能活,根本不用人特意照料。
比如山里的柳蒿牙,刺老芽,婆婆丁。
这都是药食同源,饿了当菜,病了当药,平时还能当植被简直是一举两得。
山上的草皮被转移下来,悉数平铺在树木附近,每天坚持用水灌溉,使其一直保持湿润。
只等着根茎重新扎进土里,这就算成了。
后面是山,右面是水,现在陈家可谓是依山傍水!
处理完这些,陈东又去了阳光房。
之前被抢救回来的庄稼彻底活过来了,干黄的叶子完全变成了翠绿。
这意味着化肥吸收得特别好!
此时,阳光房的优势疯狂凸显。
这才刚进到六月份,小麦已经到了抽穗期。
再过两个月,小麦彻底成熟,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白面馍馍了!
这个时间,和华北平原的农作物成熟时间差不多!
陈东越想越激动。
刚出锅的大馒头还冒着热气,放在嘴里狠狠咬一口,满嘴都是面香味。
回来这么久了,终于吃到了白面!
更让陈东兴奋的是,最开始种下去的地瓜已经成熟了!
地瓜的成熟期本来就短,即便是在北方,两个月左右也就成熟了。
更何况,这阳光房里模拟的是南方气候,成熟期自然会缩短不少。
这地瓜不算太大,但是放在手里很沉。
这就是种子决定的,即便后期施肥也没办法改变。
不过,这已经很好了。
晚上能改善伙食了!
想到这,陈东忽然苦笑几声。
吃地瓜就算改善伙食,听着有点离谱,可这是这年头最真实的写照。
就算陈东本事过人,可吃到的主食依然十分有限,最好的也就是棒子面。
现在有了地瓜,餐桌上自然变得丰富。
最关键的是,棒子面吃多了容易便秘,地瓜恰恰能解决这难以启齿的麻烦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