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雅臣与四军军长李延平、和五军二师政治部主任陶净非亲切相见。久慕大名今日相会见李军长和陶主任豁达大度;李延平、陶净非见汪雅臣敦厚老练;各自欢喜促膝长谈。李延平、陶净非谈了西征部队奔袭三道通,激战娄山镇的战斗。汪雅臣询问二路军周保中,三路军赵尚志、冯仲云、张寿篯等领导人的一些情况。李延平将己所知,一一做了回答;汪雅臣得以稍慰渴思之怀。
李延平又谈到了东北的抗日形势:东北抗日联军共十一个军,除了在东南满活动的杨靖宇领导的第一路军的第一军、和第二路军在九十五顶子山地区活动的汪雅臣的第十军;其余的几个军都汇集在伪三江省地区活动。日伪对伪三江省地区实行重点讨伐,搞“分进合击,铁壁合围”,自外向内步步为营紧缩包围圈。讨伐的日本鬼子更换了枪械子弹。抗联部队大半使用连珠枪,缴获的敌弹无法使用。加之日寇残酷的“移民并屯”,使抗联得不到群众的支援。部队不断遭到攻袭,密营被焚毁。抗联各军已遭受重大损失。吉东、北满各军开始分头突击向西、向北远征……
李延平、陶净非、汪雅臣、张忠喜等人一直谈论到深夜,方才同铺而眠。
第二天,四军、五军二师和十军召开会师联欢大会。李延平和汪雅臣等人先后讲了话,鼓舞战友们携手并肩共创抗日新局面。会场上掌声雷动,口号声此起彼伏。各部队演出节目,气氛热烈。
四、五军部队在九十五顶子山休整。李延平、汪雅臣等人共同谋划抗日方略。数日后,侦察员们陆续报上山来:榆树、五常、舒兰、蛟河、敦化、宁安、海林、珠河、阿城、双城等地的日伪军风起云涌来围九十五顶子山。鬼子设立数道封锁圈,步步为营向里压缩,搞什么“分进合击,铁壁合围”。白天枪刀耀目马嘶人吼,夜间篝火相连岗哨林立,所到之处鸡飞狗跳。
强敌压境,形势骤然紧张。窝棚外秋雨刷刷地下。一个焦雷劈炸山岗树林颤抖,雨势哗哗急骤。
三个军的团以上干部,齐聚在十军军部里研讨迎敌之策。会议达成共识:面对数量占优势的敌人,不能坐等来攻,杀出去到外线打击敌人!决议兵分三路:五军二师向南,四军朝东,十军奔西突围。汪雅臣将十军现有的粮食、弹药分拨给四、五军战友,又选熟悉地形道路的战士为四、五军当向导。
刻不容缓,会后李延平、陶净非、张忠喜和朴成哲等人立即下到各部队,按计划行动起来准备连夜冒雨突围。
军部门口一声“报告”,刘万有身披蓑衣和几个战士押进两个水湿的人来。头午,刘万有奉命带保安连一个排分头绕山巡逻。他们行至东北岗下发现有个身穿蓑衣的人,东张西望鬼鬼祟祟地钻上山来。
刘万有和战士们悄悄随后跟踪监视。这个人探头缩脑顾盼着来到一堵石崖下,在一块大石旁边蹲下身来低着头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东西。看光景好像是没有找到,他蹲到崖旁的一棵大树下休息起来。
刘万有手一比划,战士们散开呼啦围上来将其擒住。战士们从他身上搜出一支手枪和一枚蜡丸。刘万有多了个心眼,留两个战士原地监视,把这个人弄到旁边树林中审问。这个人惊惊乍咋支支吾吾。刘万有喝道:“不说实话就崩你!”说着手中大镜面匣枪直戳他的脑瓜门。
这人见刘万有说打就捞,吓得脸色煞白浑身抖颤说出他叫崔彬,是搜查队的,日本人派他上山来接头。
刘万有紧追问:“和谁接头?”
崔彬惊恐地看着刘万有,答:“不知道,真不知道哇。”
刘万有问:“你不知道怎么接头?”
“我们接头的地点是早先选定的,接头有暗语。”崔彬只得如实供出。
刘万有和战友们一合计,好!就给他来个守株待兔。
他披上崔彬的蓑衣来到崖旁大树下等候,三个战士在附近潜伏策应。
秋雨唰刷啦啦劲劲道道地下着,雨雾迷蒙。
刘万有不时地瞪起眼睛在山林里搜索,干等也不见有人来,时间漫长难捱。他觉得肚子饿了身上发冷,心里焦急琢磨——这样安排对不对劲呢?那接头的人今天不来了?该不该先把战士们撤回去休息一下?转念一想不妥,整不好打草惊蛇了!他打定主意沉下心来继续等。潇潇雨急漫漫雾迷,咦,隐约传来脚步踩踏树叶的声音。这声音越来越清晰,噗噗哒哒地往这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