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前紧盯注视着战场动向的周正,立刻抬手按动耳边的无线电耳机开口下令。
“炮火向北延伸,距离500米,快!”
“收到!向北延伸500米,正在执行!”
曾几何时有名人名言曾说“机枪向左移动五米”,倒是跟周正眼下的命令有些相似。
不过那时候是受制于战场情况和装备条件严重跟不上的纯属瞎指挥,周正眼下则是根据信息链实时回传的战场图像下令。
无论即时性还是反应速度都不可同日而语,二者之间还是有本质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另一边,接到了周正命令的炮兵阵地也是反应迅速,校准打击坐标、抬高炮管再到装填开炮一气呵成。
下一轮近乎齐射而出的弹幕轰击,已经齐刷刷地落到了市政厅建筑群当中,正如周正所命令的那样。
散布范围着实不小的非精确制导弹幕轰击,将市政厅周围的整片建筑群顿时炸成一片火海、烟雾升腾。
内部驻守着大量博军的建筑群虽然坚固,但远不及之前由苏联专家设计并指挥建造的咯洛士兵工厂那般坚实无比。
市政厅建筑群里的这片建筑质量堪称参差不齐,既有新世纪到来后修建的钢混建筑,也有上个世纪末期甚至更早前的军阀混战时代遗留的砖混结构建筑。
钢混结构的新修大楼还好,凭借尚可的结构抗性在重炮集群面前尚且能支撑一阵。
可那些年代久远不说,还因为非洲的燥热天气并未把墙体修得太厚,以免成了闷罐建筑热死个人的砖混结构建筑,可就远没那么能撑了。
轰隆——
一发152毫米重炮弹丸呼啸落下、砸在顶上,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楼立刻被炸到墙倒屋塌,瞬间一片飞沙走石。
慌不择路中躲进屋内的博军士兵无一幸免,在一楼当中虽未被炮击直接命中,但却被承重结构破坏、瞬间垮塌下来的建筑废墟连人带枪全部活埋。
在重炮呼啸与密集爆炸声中,连一声惨叫都来不及留,顷刻间化作一堆冒烟的废墟坟头。
类似的场景不止一处,而是在整个市政厅建筑群内竞相上演。
结构抗性实在太差,在重炮轰击面前能撑住一发、也扛不过二三发的砖混结构建筑,如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般连续不断轰然垮塌。
知道自己身处的这建筑不怎么结实的博军,又实在是无处可躲、别无他法,出去到街面上乱跑更是死路一条。
不被炮弹直接命中,也得被泼水般密集横飞的弹丸破片扫成筛子,生存性还不如躲在房子里靠谱。只能祈祷着自己运气够好不被命中,就算命中了也千万要扛住、别立刻垮塌。
躲在砖混建筑里的博军处境恶劣,堪称命悬一线。
躲在钢混结构建筑里的那些博军情况同样没好到哪儿去。
呼啸落下的重炮弹丸是很难直接炸塌结构抗性更好的大型钢混建筑,但这并不意味着血肉之躯的人,就和这钢混结构的建筑一样结实。
一些躲藏在靠近边缘房间内的博军运气不好,遭重炮弹丸直接命中所处房间的建筑外墙。
破碎的钢筋与水泥渣子一道,混在火焰暴风当中,顷刻间便席卷全屋,横扫一切沿途所经之物。
脸上身上插满断裂钢筋与水泥碎块的博军尸体,被炸得倒飞出去、横尸走廊。
从走廊里慌忙逃窜路过的另一名博军一个不注意,被脚下尚且温热的尸体当场绊倒,吃痛哀嚎着脸先着地、结结实实地摔了个狗啃屎,连手里的手搓仿制AK都撂出去老远。
“呼——呼——哈——呃——”
呜——
剧烈喘息之中还没来得及挣扎起身,刚刚两手撑住地面。
下一发重炮弹丸的破空呼啸声,便已从身后被破开大窟窿的房间内陡然袭来。
轰隆——
152榴弹破墙,122榴弹入室。
顺着被152榴弹一发炸开的外墙大窟窿飞入其中,于室内爆炸的122榴弹弹丸迸发出惊人威力,烈焰浪潮裹挟着炽热的弹丸破片如同一条金属火龙般横冲直撞,瞬间将整条走廊淹没吞噬不说,连带着火焰通路沿途所经的全部房屋门板都被一并炸飞。
其结果,便是锁好房门、躲藏其中,期待着自己能有好运的那些博军士兵,也被当场炸飞炸碎,落得和走廊里那位路过摔倒的倒霉蛋一样的下场。
有些过于倒霉的博军士兵因为靠近窗户的关系,更是被强烈袭来的冲击波直接给掀飞出去,死活不论跌下街道、摔成一滩烂肉。
令人惊奇的是,类似的情况还不是个例、偶然发生,而是在几栋比较结实抗造的钢混大楼建筑内竞相上演。
这当然不是纯粹的运气使然,而是明显的有意而为之。
如果每一发122榴弹,都能顺着被152榴弹炸开的墙体窟窿钻进房间里,于建筑内爆炸进而增强杀伤效果,那也太巧合了点不是?
究其根本,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周正自己,是周正于炮火打击开始后亲自下令,根据毁伤效果进一步实时调整了打击方案。
在重炮弹幕落在市政厅建筑群之后没多久,周正就注意到了光是砸开这些钢混结构乌龟壳的外墙,充其量只是皮肉之伤、对于躲藏其中的博军很难造成大规模伤亡。
哪怕是152毫米高爆榴弹砸上去,也不过只能开出一个直径三五米宽的窟窿,炸飞一整个房间,也就仅此而已。
人类的现代建筑学工艺打造出的建筑物确实抗造,这点不论放到哪个战场上都是一样,是现代城市战的通病。
不止见此情景后的周正皱眉,拥有全球范围内第一梯队炮兵火力的俄军看了,那也是直摇头发愁。
不过解决办法倒也不是没有,人嘛,总是得灵活多变一点,身为指挥员的周正自己也得充分发挥战场主观能动性才是。
望着那些建筑外墙上被152榴弹破开的直径三五米窟窿,直通建筑内部走廊房间,灵机一动的周正忽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并在稍加思考后认为可行、值得一试,至于实际打击效果如何?打打看不就知道了。
具体执行下来的结果,便是高悬于战场上空的见证者-129无人机,在接到周正的命令后,立刻向着那些被152榴弹破开的建筑外墙窟窿里投去制导激光束。
与此同时的后方炮兵阵地,也在接到周正的命令变更后,腾出一部分122毫米榴弹炮变更装填弹种,改为激光制导炮弹装填入膛。
如此一来,顺着制导激光束的指引,穿过被破开的建筑外墙数米宽窟窿,直冲建筑物内的而去的122毫米激光制导炮弹最终于室内起爆。
在狭窄密闭的室内环境中,大口径高爆弹丸的洪荒破坏力得到了最尽情的释放。
火焰浪潮在狭窄的通道内横冲直撞,一炸就是数百枚的密集弹丸破片在室内攒射乱飞、反复弹跳。
被不断冲进室内爆炸的弹丸炸得伤亡直线飙升,据守楼内的博军在惊恐中压根没时间去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在本能的趋势下冲出房间外,尝试向楼层更深处、更靠里的房间躲去。
结果这不出去还好,一出去之下更加坏事。
时不时就是几颗、十几颗的弹丸破片从不知道什么地方一路“蹦蹦跳跳”地呼啸打来,哀嚎惨叫着的博军士兵接连倒地。
一旁的侥幸者在惊恐中更是慌不择路,完全没心思去管生死不明的倒地战友、只顾拔腿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