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之满意的杜克,随即又在周正的陪同下,搭乘四轮敞篷全地形小车,来到了直线距离500米开外的标靶所在位置。
亲自跳下车来前去查看打靶效果的杜克,当即露出一幅颇为满意的表情,伸手丈量着混凝土墙标靶上的爆孔散布面露喜色。
转而朝身旁陪同的周正连声开口。
“效果非常好,很不错!在500米距离上居然能把精度控制到米级以内,这还是有横风干扰的前提下,拿这破坏力来说已经算得上狙击级的武器了。”
杜克方才的快速连射,势必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精度。
取决于不同人体素质的“控炮”能力不同,对精度的影响也不能一概而论,这不是单靠自动化火控系统就能完全弥补的。
可即便如此,连续三炮的落点却都在半径一米以内。
这样的结果对比杜克先前所想,已经是好到不能更好了。
这毕竟不是枪,而是炮,不是单点杀伤而是范围爆破。
“你在此站着不要走动,我往你脚下一米以内撒3枚40毫米榴弹。”
这他妈谁能顶住?
谁都顶不住。
已经能脑补到敌人会被这玩意儿炸得如何血肉横飞,对此场景颇为满意的杜克随即再度开口。
“非常好!这东西,嗯——我想想,作为班组火力,能够绝对有效压制与摧毁敌军班组的核心火力支柱——班用机枪,或是加强到班的重机枪。”
“之后就不需要多说了,核心火力支柱被摧毁的敌军班组不会有好下场,可以肆意蹂躏拿捏,想怎么杀都行。”
“而且它对于时敏性目标的打击效率非常非常之高,敌军机枪小组多数情况下不会有时间转移,重机枪的话也别考虑了,丢下枪逃命即可。”
“总之,这是步兵班组对抗的绝对利器,足以改变敌我步兵班组对抗的战场态势。”
“解放军是如何装备这东西的?难道已经下放到班了吗?不敢想象中国人对火力的痴迷到了怎样的程度,哦,而且比起以前还更加精准,开始追求高效了。”
在役期内没少研究解放军的杜克还挺关心好奇这事。
对此倒是略知一二的周正随即一笑。
“倒是没有,还没夸张到如此程度。”
“这东西是占编制的装备,你也看到了,空枪就有13公斤。再来个弹药手兼观察手的话,一支武器就要占两人的编制。”
“解放军步兵班组腾不出这么多人手来伺候它,所以通常情况下,它是连排一级的支援火力。但如果战时有需要,步兵班组可以对上申请,然后随正副射手一起下放至班加强火力。”
“......原来是这样,倒是像美军标枪小组的运作模式。”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
半岛巅峰之战多年过后,如今的中国人已经在火力上做到了如此强横的程度,而且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令任何懂行的人都刮目相看。
对此颇有感叹的杜克轻叹一气,又回身转头,看了看被放在敞篷全地形小车上的那支巨大榴弹发射器。
略带调侃的话语随即脱口而出。
“还好它不是在敌人手里,真要在战场上遇见这东西,被能灵活运用的人拿在手里。”
“就算是我,可能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每当这种时候你就不得不感叹,老板,人类在发明屠杀自己同胞的工具这事上,真的特别特别有天赋。”
“每每见到这些高新科技结合下,诞生出的顶级智能杀人机器,都会让我的下巴不自觉掉到脚面上,我是认真的。”
“——嗯,那就去把这种恐惧带给敌人,用我提供给你的利器。你只管放心干活,其它的事我来替你办妥,就这么简单。”
和周正回到了车上,亲自给老板当司机,边开车边唠嗑、边往回走的杜克,紧接又开口问道。
“但这么好的玩意儿,你是从哪儿弄来的?该不会真的是——呃,你知道我指什么,总该不会是从中国直接提货吧?”
无论杜克这么问是不是在试探,不介意告知答案的周正只是随口一笑。
“沙特从中国进口了不少这东西,后来出了升级版之后,还追加采购了一批升级套件。”
“只可惜再好的武器也救不了不会打仗的人,这玩意儿跟着王爷联军一起,在战场上被杀得丢盔弃甲、满地都是,然后就成了那些‘胡塞人’的战利品。”
“之后的事不用我说了,也门和叙利亚还有东欧一样,都是当今世界不受管控武器流通最发达的地区。”
“在也门,只要你钱给得够多,你甚至能以个人名义买到一辆老旧的苏联主战坦克,从某个被遗忘的山洞里拖出来。”
“我呢,跟那帮胡塞人算是有点交情,他们愿意把这种战利品处理给我,用钱,或者是其它等价物进行交换。”
“这是我专门为你们准备的,姑且算是礼物吧。以后我会再走点别的渠道,想办法给你们弄来其它好东西,让这些装备物尽其用便是你们唯一的任务。”
回想起早先和周正一起去射击靶场的这段经历,兀自发笑摇头的杜克,至今都觉得挺感慨。
拍了拍手里的家伙事,转头看向身旁同在机舱内的杰克,还没确定好手中之物归属权的杜克随即问道。
“有兴趣吗?要不要给你拿去过过瘾?”
“我?你说我?”
望着被杜克握住炮管中部,倒持立在机舱地板上的“巨物”。
觉得这玩意儿倒是挺符合自己审美的杰克,却最终摇了摇头。
“还是不了,打步枪机枪我在行,你让我趴几百米外打这玩意儿。嘿,我觉得有点没劲,兄弟。”
“男人就该干男人该干的事,比如抱着重型步枪到敌人脸上去突突。”
说罢,话音未落的杰克,还不忘拍了拍以枪带挂在怀里的SCAR-H自动步枪,全自动泼水发射7.62毫米全威力弹确实带劲儿。
而且杰克这还用的是30发加长弹匣,屁股后面的腰包里还有一只50发的弹鼓,突出一个“762猛男绝不打556娘炮枪”。
哪怕是没被抓进未来科技集中营里,遭受非人折磨和实验改造前,杰克就已经是这“火力突破手”的冲锋在前定位,跟他那一上战场就“人狠话还贼他妈多”的炸药脾气完全相符。
深知情况如此的杜克闻言点头,也不打算再做劝言。
转而招呼着身旁另一名手持MK14精确射手步枪的陆战队员开口。
“这东西就我来操作了,方便远距离观察战场全局指挥战斗。”
“你来当副射手,还有这些,到时候你也拿着,让我们看看敌人对我们的新玩具评价如何。”
望着被杜克手指加言语示意的一长串弹鼓包携行具,又得多带点东西在身上的陆战队员随之点头。
“知道了,这些量够打多久?”
不清楚杜克手中之物是半自动还是栓动的陆战队员,对狙击榴的弹药消耗量还没个概念。
下一秒只听将狙击榴整理完毕,正在放回箱中的杜克悄然回道。
“4个备用弹鼓加炮上1个,高强度战斗能顶两分钟就算不错了。”
“什么?两分钟?你是说——这东西是半自动的?”
5个弹鼓总共20发弹药,再算上中途索敌瞄准和换弹药的时间,高强度战斗才能撑2分钟不到。
一下子意识到问题关键的陆战队员矢口发问,得到的不过是杜克平静如常的回答。
“是半自动,其实还有15发容量的重型弹鼓,不过——”
“要考虑携行问题,这东西已经够沉了,再背一堆重型弹鼓哪怕是双人组也受不了。”
火力强大是好,但前提是便携度要足够。
在火力输出与携行度之间寻找选取平衡点的杜克,综合考量之下最终选了4发弹容的轻型弹鼓,一条携行具上总共4个弹鼓,交给观察手一人携带就足够。
收拾好了整套狙击榴的杜克,将武器箱塞回了座椅板下,静待直升机落地后开始行动的那一刻。
外放“越战金曲”、“直升机专属BGM”助兴的杰克,也不知什么时候收起了录音机停止外放。
转而开始拿着平板电脑,认真研究起某些图文并茂的文件。
歪着脑袋伸过来看了一眼的杜克眯了眯眼,发现杰克这货看的居然是德语文件。
又仔细瞅了一眼内容过后紧接发问。
“豹1A1操作手册?你看这玩意儿干什么?”
作为上个世纪冷战初期遗物的德制豹1A1主战坦克,本身是一种早已脱密、广泛出口世界各地,还公开进了博物馆收藏的老坦克。
想从信息交互颇为发达的互联网上,搞到这玩意儿的原版操作手册,这并不算困难,稍微有点渠道就能办得到。
被略有不解的杜克猛然发问,正专心研究手中之物的杰克,紧接不假思索地回道。
“没什么,有备无患而已。”
“太长时间没摸过坦克了,怎么玩都快忘光了。总觉得有可能会在战斗中上去过把瘾,所以提前看看,预习一下,用不上的话就当是复习旧知识了。”
今天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撤装了全部的主战坦克,在海军陆战队前司令大卫.伯杰上将的“睿智领导”下,沦为了无坦克步兵部队。
但过去的陆战队可不是这样,起码杜克一行人还在服役的时候不是。
没忘记在伊拉克客串“重装机械化陆战队”那段日子的杜克,至今都记得杰克以“多学点技能总没错”为由,趁着治安战间隙,跑去厮混在艾布拉姆斯车组里的那段日子。
本事是学到了,只是当初用来“偷学驾照”的海军陆战队艾布拉姆斯,如今已被退役到了未来科技公司手里,保不齐以后就要在战场上撞见。
对杰克有着闲情雅致复习“坦克兵功课”没啥兴趣,想着行动开始前有必要养精蓄锐一番的杜克。
随即控制着自己的神经、坐靠在机舱壁上,用战场必备技能之一的“碎片化浅层睡眠”,进入了短暂的休息状态。
等到机舱广播再度响起时,看似双目微闭的杜克即刻猛然睁眼。
“两分钟倒计时,准备下机。”
“......都听到了,收拾东西,抬屁股起身,准备下机。”
口中重复着广播内容、开口下令的杜克随即站起,扶了扶以枪带悬挂臂膀间的MK48轻机枪,又单手拎起放在座椅板下,连箱带容纳物全重,已经超过20公斤的狙击榴武器箱。
随着直升机旋翼逐渐降低转速的呼啸声接近地面,提箱挎枪还全副武装、身披作战装具的杜克,随即第一个迈步冲出了蚌式双开门尾舱。
“那伙游击队在哪儿?别把哥几个当成‘美国鬼子’给突突咯,我觉得咱们在这地方可能不受待见。”
还算很有“自知之明”的杰克下机后最先吐槽开口,一旁正在调试无线电手台的杜克很快将其举至嘴边发问。
不过多时,便听到无线电那头传来略有蹩脚的英语答复。
“收到,我们这就赶过去,听见直升机动静了,原地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