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今天没钱,就是明天再缓两天。
总之你要钱我就是没有,你怎么着吧?
别说,当时对付冷战才是第一要务的苏联人,还真就拿这“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的印度阿三没辙。
对当时的苏联人而言,实际情况就是给了印度人无息贷款,再让印度人拿自己贷出去的款,买走自己造的武器不说。
最后这分期贷款的钱还迟迟收不回来,甚至于因为贷款是无息的,还一点利息都产不出来,纯属被印度阿三白嫖加赖账。
苏联人当时心里有多犯恶心,那是稍微想想就可想而知的,但也仅限于恶心而已了。
白令海峡对面的美国人那边,那可是对印度人眼馋不已,想着赶紧找机会拉拢一把、扩大反苏阵营呢。
你苏联人今天敢把印度人催债逼太紧导致翻脸,明天美国人就敢“援神!启动!”,各种不要钱的白嫖美式装备大礼包马上到印度人家门口。
从全球战略布局上来讲,为了这么点小钱闹到这种局面,对于当时身为“超级大国”的苏联人来讲无疑是极其失分的行为。
所以也没别的办法,一向蛮横惯了的苏联人,这次还真就被印度人拿捏的死死的,日积月累下的各种“欠苏外账”那是愈发债台高筑、堆积如山。
这笔巨额欠账虽然在后苏联时代,被用印度人抓住机会,用汇率暴跌后的卢布给“趁人之危”地抹了。
在俄国人眼里,印度人这行为就属于“我过去对你那么好,我今天都这样了,你不帮我也就算了还对我落井下石?你他妈还是不是个人?你良心都被狗吃了!?你他妈给我等着,这事没完!”。
印度人和俄国人之间的“军售梁子”,就这么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不当”而结下了。
而这,也正是后来的俄国人,能心安理得地在军售合作中,屡屡痛宰印度人的重要原因。
让印度人把当年吃进去的,全都连本带利地给一点点吐了出来。
而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印度人又有着“刻舟求剑”式的“严重依赖照搬历史”特性。
人能以史为鉴是好事,但你对着历史书刻舟求剑那可就不是好事了,而是纯纯的脑残行为。
当年尝过一次“超级大甜头”的印度人,如今还想再来一次,对“俄国人这万一要是垮了,我岂不就是又爽了”心存幻想。
以至于心里想啥、打啥算盘都掩饰不好,以数字形式直接体现在了军购案中。
在长年累月的合作中,对印度人已经再了解不过的俄国人这边,现在通过印度空军这明显有异常的最低需求采购量数字,是一眼就能看出印度人又在做“复刻当年活动”的春秋大梦。
要说俄国人这边,本就因为印度人在之前的导弹采购案中背信弃义,单方面毁约转头去跑乌人买导弹的行为而深感不爽,现在又叠加上“历史伤疤”因素。
冷冷一笑的亚努申科是觉得,既然你印度人现在尝试把自身利益,建立在我们俄国人的惨败和痛苦之上,在合作现场公然指望这种没谱的事。
那我就让你亲身领教一下,敢如此指望会有什么下场。
“我想说的是抱歉,辛格准将。大范围重新修订军售草案,甚至是直接推翻重来,这在我方看来是不可接受的。”
“我方唯一认可且接受的,只有在现有草案的基础上做小范围修改。销售的模式不能改变,数量上的修订幅度可以在总量100枚以下,且需要经过我们双方商谈达成共识才行。”
400枚中距弹和600枚格斗弹,这加起来1000枚的空空导弹采购量,你现在才给我100的浮动空间。
而且捆绑销售的模式还不能变动,那你这改了和没改有啥区别?这不是“如改”吗?
“不行,不不不!这太让人难以接受了,亚努申科代表。”
“我方所期望的目标,是至少500枚的浮动空间,500枚!这与我方所期望的数值相差甚远,已经是‘霸王条款’了。”
“我在此强调,基于基本的互利共赢共识,贵方不能这么做,我方重申希望得到贵方起码的尊重。”
这次说话的,倒不是那位不久前称呼周正为“贱民”的辛格准将,而是一位职务和话语权明显更大的印度空军三星中将。
从对方这发言和面目表情来看,那显然是已经被刺激到了一定程度。
也如其所说的那般,觉得这种军售方案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
然而,桌对面的俄国人那边也不是好惹的。
更不是在自认为“受到了侮辱”前提下,能随随便便做出妥协让步的。
眼见谈判桌对面的印度人有些上头,开始头脑不清醒起来,懒得继续磨嘴皮子废话的亚努申科直接“挂牌歇业”。
“我想再最后强调一次,潘迪亚将军。”
“我刚才所言的全部内容,对于我方来说,同样是现有条件与情况下,所能得出的最终结论。”
“基于本次紧急军售案的特殊性质,我方无法接受除开方才所叙述必要条件外的其它执行形式。”
“如果我们双方暂时无法达成共识,那么我建议即刻休会,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加以磋商,兴许再下一轮的会谈就能有所突破。”
别看亚努申科面子话说得好听,但这话实际翻译过来就很是无情打脸了。
这次的军售合作案性质就在这儿摆着,你们印度人单方面毁约在先,现在又火急火燎地跑上门来,不顾我方正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客观现实,张口就要求急购一批导弹。
买导弹就买吧,现在还搁这儿有的没的、批话连篇。
谈不成?不好谈?
那就不谈了。
你们印度人赶紧找个凉快的地方,给那发热上头的猪脑好好降降温。
好好考虑一下自己干过哪些缺德逼事儿,和当下自身真实的所处现状。
啥时候脑袋不热了,不张口就批话连篇能说人话了。
再滚回来坐到谈判桌上,把重新组织好的语言讲清楚。
现在是卖方市场,不是买方市场。
你印度人既然连这基本状况都搞不清楚,认不清现实或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那我跟你还有什么可谈的?散会!
从进门到现在一字不发,从头到尾都在当听众不说话的周正,已经收集到了足够的谈判信息。
这将会很有助于接下来的参会发言,虽然那还不是现在。
“......好吧,亚努申科代表,我同意你的提议。也同时建议贵方能借此机会,再好好考虑清楚,请切记。”
“呵,不瞅瞅自己啥逼模样了,还搁这儿摆谱?这印度阿三该不会真觉得自己这次,能不被俄国人狠宰一刀地全身而退吧?”
本就现场看乐了的周正,现在一听那估计是印度人那边话事人的潘迪亚中将,竟然还如此发言。
特意强调了一句“希望贵方也能好好考虑清楚”,不由得内心中一种嘲讽加吐槽,感叹着“这印度阿三心里还真是只有A、C数,指定缺了点中间的啥东西”。
谈判到此也就暂时休会,现场撂下狠话的俄方团队这边率先离场,开门出了会议室直奔休息区,而印度人则还在会场内沮丧地嘀咕着什么、议论纷纷。
这种时候的周正,当然是不能乱跑去别的地方的。还指望着下一场继续谈判不迟到,能有所表现一番呢。
从职务上来说,算与之平级的周正,很快就出了门追上刚出会场的亚努申科。
寻思着先打探一番问问话、方便接下来临场发挥,随即边走边开口。
“亚努申科同志,你好!初次见面我很荣幸,多余的话暂且不说了,能跟我再详谈介绍一下这次军购谈判的情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