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华好奇的问:“奶,您把皮装起来干嘛?”
“等会用水煮了喝梨水啊,放两粒糖精很甜的。”
老太太说的理所当然,李文华却听的大感震撼。
这年代只要是能吃的,真是一点不浪费啊。
周老爷子接过梨没有自己吃,反手就给了小丫头。
“姥爷,我已经吃过一个了。”
“是吗,那还吃不吃?”
小丫头摇头:“姥爷吃。”
周老爷子很开心,这梨吃起来都觉得格外甜。
吃完一个梨,他打开包裹,里面有一套衣服,一支钢笔,一块老旧的怀表,一本书,一双满是补丁鞋底都烂了的布鞋。
这是他离开家时穿着的布鞋,一直没舍的扔。
看到这些东西,他又想到了当初提心吊胆的日子。
这么多年他从没睡过一次好觉,直到昨晚喝醉了,才踏实的睡了一晚。
他又打开了那个信封,并没有避讳李文华他们。
数了数,一共有1980块钱,如果按照处级干部工资补发,每月应该是155块5,十一年就有两万多,但很显然不是这么补发的,他只是以后享受处级退休干部待遇。
当时有人是赞成按处级干部工资补发的,但有人提出质疑,说他这些年并没有在工作,当初也不是处级干部,认为这不合理,而且正是缺钱的时候,两万多太多了。
李文华也看到了,心里默默算了下,相当于每月按15块钱补发的。
除了钱,还有一些粮票、布票、烟票、酒票、糖票,以及一张自行车票。
周老爷子招手道:“大外孙,来,都是大小伙了,也得有点钱傍身。”
李文华拒绝道:“姥爷,我不缺钱,您看。”
他去把挎包拿了过来,随手一掏就拿了上百块钱出来。
周老爷子惊讶道:“嚯,我大外孙这么有钱啊,那姥爷就不给你了,等没钱在找姥爷要。”
他发现自己是真没东西送,钱送不出去,票也都是一些家用的东西,送给孩子也不合适。
把自行车票用了,买辆自行车倒是合适,但亲家已经有三辆了,他自己家还要用,所以也不合适。
兜兜转转二十多年,连拿得出手的东西都没有。
他拿起桌上的老旧怀表,别说,质量挺好没坏。
“文斌,你大哥有手表,这块怀表姥爷就送给你了。”
李文斌憨憨的摸出一块怀表对比了一下,发现自己手上这块更新,咧嘴一笑道:“姥爷我有了。”
这是那些劫匪贡献的,李文华有手表,就把怀表给了他,刚好他嫌手表戴着碍事,怀表就挺好。
周老爷子:……
这怎么送个东西这么难。
他还就不信了,今天必须送样东西出去。
拿起那支钢笔,打开笔帽看了下,应该没问题,能用。
“小娟,你是不是要上学啦,姥爷把这支钢笔送给你好不好?”
“姥爷我有铅笔,钢笔太麻烦了,大哥那支钢笔一直没墨水,写不出字来。”
周老爷子这下是真有些郁闷了,想当初咱也是有过好东西的,但是都当经费给用了,现在愣是没有拿得出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