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当初只说让吴侯忍辱负重,屈身事敌,效勾践之举,以获重归江东之机。
的确未曾言及送国太入许都之事。
然诸葛孔明所予者,乃大要之方略也。
至于具体施行之法,当依江东时下之实际情形,及麾下诸将各自之所能,灵活通变,因地制宜。
本来嘛,东吴方已经做好了献出弃子孙朗的觉悟。
可人家曹操不干啊!
当时的情况是,曹操欲嫁女儿。
咱们为了顺从曹操,接受了此事。
曹操又以汉献帝之名,邀国太入京。
这能拒绝吗?
也不能啊!
当然,为救吴侯,咱们也做好献祭吴国太的觉悟。
吴国太也认同此举。
可谁曾想,到现在亦未曾得见消息。
该做的已经做了,谁知道会发生此等事件?
听鲁肃解释完毕,诸葛亮长叹了一口气,又给了这么一句话:“便不送国太至许都,曹操亦会放归吴侯也!”
鲁肃无奈,觉得诸葛亮有些强人所难。
按照当时曹操的意思,那就是拿国太换吴主。
何况华歆原为江东之士,知道江东什么情况。
他们不送国太能行吗?
可现在事已至此,亦无确凿事实能佐证诸葛亮所言。
“哎呀,子敬啊,枉你为江东智囊,怎不好让托病,便可留于江东啊!曹操乃喜人妇,如此一来……不仅使国太身陷吴地,还误害了孔文举先生。”
诸葛亮唉声叹气,皱眉痛苦。
鲁肃也长叹一声:“只怕若按军师此言,不得我主归南啊!”
当时的情况,孙权掌握在曹操的手里。
倘无孙氏致命之软肋在手,曹操何敢贸然纵孙权而去?
诸葛亮摇头叹息:“既送国太入了许都,我又能有什么办法?”
刘备闻此,也唉声叹气。
鲁肃又言道:“曹操既握吾主之要害,我主实难再与其为敌。江东诸臣皆束手无策,是以特向军师求计以解困局。”
“其实,办法倒是有一个!”
鲁肃闻言,立刻精神了起来:“孔明有何计策?”
“若可效仿我主,擒曹仁亦或夏侯惇,以其置换,必得吴国太安归江东。”
诸葛亮说得一本正经,就好像擒个夏侯惇亦或者曹仁并不是什么了不起之事。
然而,你还偏偏怼不了。
人家真擒过。
鲁肃满心的期望化为无奈。
“事已至此,若复与曹操交兵,恐累及国太性命。彼时,我主重孝之人,若因此致母而亡,他又有何颜面偷生于世?”
“既是重孝,更不该将母亲送至曹营啊!那曹操为人……唉!”
诸葛亮满脸无奈,鲁肃是真的无奈。
“若军师不肯相帮,我主别无他法,恐怕只有屈从于曹操也……”
他有心以此相胁,诸葛亮似乎真的在意了。
“子敬,容我再思。”
“好,有劳诸葛军师。”
诸葛亮又思索片刻,真的想出了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