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数量庞大的丝绸一进入应天,便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无数涟漪,应天城内各大丝绸商人立刻闻风而动。
他们如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般,纷纷涌上前,热情向唐杰打招呼,极尽恭维赞美之词:“哎哟!这不是唐先生吗?您可算是来了!快快快,我们早就备下上等酒菜,就等您大驾光临呢!”
“唐先生,这次带来的这批货,您可一定要多匀给我一些啊!我都等好久了!”
应天城乃天子脚下,在朱元璋严厉管控下,绝没人敢在此玩弄“改稻为桑”的把戏,以损害农业发展丝绸业。
因此,应天城每年出产丝绸数量极少,绝大部分只能依赖从富庶的浙江地区长途运输而来。
这些应天商人,正是看准这点,低价从唐杰手中购入丝绸,再高价贩卖出去,从中牟取暴利。
面对众星捧月的场面,唐杰仿佛找回往日自尊骄傲,脸上露出洋洋得意笑容,摆摆手,故作大方说道:“好说好说!各位都是老主顾了,自然不会亏待大家!”
众人簇拥唐杰来到应天城内一家颇为气派的酒楼,一行人宾主落座,推杯换盏,气氛热烈。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位看似颇有资历的商人,小心翼翼向唐杰询问:“不知唐先生,这次带来的这批上等丝绸,打算以什么价格出售呢?”
唐杰放下手中酒杯,脸上带着傲慢神色,缓缓说道:“二十两银子一匹!而且……只收现银,不收新币!”
“二十两银子?!还不收新币?!”那位为首的商人闻言,如被踩了尾巴的猫般,猛地从椅子上站起,脸色铁青指着唐杰,怒声质问:“唐先生,你莫不是故意来找茬的吧!?”
“此话怎讲?”唐杰却如老僧入定般,稳稳坐在椅子上,面无惧色。
“现如今陛下圣旨昭昭,应天城内必须统一使用新发行的宝钞,严禁使用金银交易!不说你这二十两银子的价格贵得离谱,单凭你这不“不收新币这一条,我们就断然无法接受!”那位商人义愤填膺地说道,周围的其他商人也纷纷点头附和,显然对唐杰的开价和交易条件极为不满。
“不接受?不接受你们可以不买啊!”唐杰却丝毫不为所动,他冷笑一声,语气轻蔑地说道:“我是个本本分分的商人,不是什么拦路抢劫的土匪,我可没有横刀架在你们的脖子上,求着你们非买不可吧?”
“你……”那位商人被唐杰噎得说不出话来,脸色更加难看。
唐杰正是准确地抓住了这些应天商人的命脉——他们无法直接从浙江低价收购到大量的优质丝绸,只能依赖蒲南峰的供货。因此,即便他的价格高昂,条件苛刻,这些商人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意,最终也只能忍气吞声,乖乖就范。他正是仗着这一点,才敢在应天城内如此嚣张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