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遭受重创后,战场上一片狼藉,残兵败将们丢盔弃甲,士气低落至极点。在这种绝境之下,敌军派出了求和使者,缓缓朝着墨轩的营地而来。使者一行人身着朴素但整洁的服饰,表情严肃而又带着几分忐忑,他们深知此次求和任务的艰巨与复杂。
墨轩正在营帐中与诸将商讨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听闻敌军使者求见,他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让他们进来吧。”墨轩沉稳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久经沙场的威严。
不多时,敌军使者步入营帐。使者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抬起头来,看着墨轩说道:“墨将军,我军此次前来,是带着求和的诚意。经过这场大战,我军伤亡惨重,深知贵国军队的英勇与强大。如今,我军愿意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希望能与贵国达成和平协议。”
墨轩目光冷峻地看着敌军使者,心中却在暗自思量。他深知敌军向来狡猾多端,此次求和背后恐怕另有隐情。“哦?求和?你们此前集结兵力,进犯我边疆,烧杀抢掠,给我边疆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今一句求和就想了事?”墨轩冷冷地回应道。
使者脸上露出尴尬之色,连忙解释道:“将军,过去的错误我们已然认识到。此次求和,我国愿意割让部分土地给贵国,以表诚意,并且会赔偿此次战争给贵国带来的所有损失。今后,我国也保证不再轻易进犯贵国边疆。”
墨轩身旁的一位将领忍不住开口道:“哼,说得倒是轻巧!谁能保证你们不会反悔?之前你们的所作所为,可是毫无诚信可言!”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对敌军的求和诚意表示怀疑。
墨轩摆了摆手,示意众将安静。他继续盯着敌军使者,问道:“你们主帅为何不亲自前来?如此重大之事,难道不该他亲自出面表明态度吗?”
使者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下说道:“我国主帅身负重伤,行动不便,所以特派我前来。但请将军放心,我所说的一切都是经过主帅授意的。”
墨轩心中冷笑,他越发觉得敌军此次求和充满了疑点。但他也清楚,士兵们在这场战争中伤亡惨重,长期的战争对边疆的破坏也极为严重,百姓们急需休养生息。如果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对国家和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你们先回去吧。我会将你们求和之事上报朝廷,待朝廷做出决定后,再给你们答复。”墨轩说道。敌军使者见墨轩没有直接拒绝,心中稍感宽慰,再次行礼后,退出了营帐。
敌军使者离开后,墨轩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件事情必须慎重对待。一方面,接受求和可以让士兵们得到休息,边疆百姓也能免受战争之苦,同时还能获得敌军割让的土地和赔偿,对国家的发展有利;另一方面,如果敌军求和只是缓兵之计,一旦我方放松警惕,敌军再次进犯,后果将不堪设想。
“将军,我觉得敌军此次求和多半是假的。他们肯定是想借此机会喘息,等恢复元气后,说不定又会卷土重来。”一位谋士说道。
墨轩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有此担忧。敌军向来反复无常,不可轻信。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士兵们的伤亡和边疆的现状。这场战争让许多家庭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我们也需要时间来恢复。”
“那将军打算如何应对?”另一位将领问道。
墨轩站起身来,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我决定先稳住敌军,在朝廷做出决定之前,加强我方的防御,密切关注敌军的动向。同时,将敌军求和的详细情况写成奏章,快马加鞭送往京城,让皇上和朝中大臣们商议对策。”
于是,墨轩立刻召集军中书记官,详细记录敌军求和的各项条件以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担忧。奏章写好后,他选派了一名骑术精湛的士兵,让其日夜兼程赶往京城。
在等待朝廷回复的日子里,墨轩丝毫没有放松警惕。他命令士兵们继续加强防御工事的建设,增加巡逻的频次,对敌军的一举一动保持高度的警觉。同时,他还安排探子深入敌军营地附近,收集更多关于敌军的情报。
而在京城,墨轩的奏章很快就送到了皇帝的手中。皇帝看完奏章后,立刻召集朝中大臣们进宫商议此事。
朝堂之上,气氛严肃而凝重。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着群臣,说道:“如今敌军求和,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一位年迈的大臣率先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以接受敌军求和。此次战争,我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伤亡惨重。边疆地区更是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百姓生活困苦。若能借此机会达成和平协议,让百姓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实乃国家之幸。而且敌军承诺割让土地、赔偿损失,这对我国也是有利的。”
此言一出,立刻有一些大臣表示赞同。“是啊,陛下,战争只会带来生灵涂炭,百姓们渴望和平已久。接受求和,也能彰显我朝的大国风范。”
然而,另一位年轻气盛的大臣却站出来反对:“陛下,敌军向来狡诈,此次求和恐怕是心怀不轨。他们不过是想借此机会拖延时间,等恢复实力后,必定会再次进犯。我们不能被他们的表象所迷惑,应该乘胜追击,彻底消灭敌军,以绝后患!”
这位大臣的观点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对,不能放过敌军!我军士气正盛,此时若不彻底消灭他们,将来必定会成为心腹大患。”
朝堂上顿时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接受求和,一派主张乘胜追击,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皇帝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也十分纠结。接受求和,固然可以让国家得到喘息之机,但万一敌军反悔,后果不堪设想;而乘胜追击,虽然有可能彻底消灭敌军,但战争的不确定性太大,也可能会让更多的士兵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时,丞相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此事不可仓促决定。敌军求和,真假难辨。我们不妨先派人去敌军营地探查一番,看看他们的实际情况,再做定夺。同时,也可以与敌军使者进一步接触,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试探他们的诚意。”
皇帝点了点头,觉得丞相所言有理。“丞相所言甚是。那就先派几位得力之人前往敌军营地探查情况。另外,通知墨轩将军,让他与敌军使者保持接触,但务必谨慎行事,不可轻易答应敌军的求和请求。”
于是,皇帝选派了几位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官员,让他们乔装打扮后前往敌军营地。这几位官员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敌军的耳目,潜入敌军营地附近。经过一番仔细的探查,他们发现敌军确实伤亡惨重,粮草短缺,士气低落,看起来不像是在伪装求和。
与此同时,墨轩按照皇帝的旨意,再次与敌军使者进行了接触。墨轩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比如敌军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撤离边境地区,割让的土地必须明确划分并立碑为证,赔偿的物资必须按时足额交付等等。
敌军使者对这些条件虽然面露难色,但最终还是表示愿意回去向主帅汇报,尽量满足墨轩的要求。
数日后,前往敌军营地探查的官员回到了京城,向皇帝详细汇报了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皇帝听完后,陷入了沉思。结合各方的信息,他觉得敌军此次求和或许有一定的诚意。
但皇帝依然不敢大意,他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这一次,大臣们的争论依旧激烈,但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