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国继续耐着性子读下去,当他读到王瘸子用鱼线操纵骷髅关节时,后颈忽然爬过一丝凉意——路灯恰在此刻亮起,惊得他猛抬头,撞碎在玻璃橱窗上的影子正死死攥着书页,指节泛白。
“咕嘟。”
李卫国咽下口水,虽然对后续内容好奇的紧,却也不敢继续读下去。只想快点回到厂里,只有在组织的怀抱里,才能给他带来温暖。
晚上。
李卫国蜷缩在纺织厂八人宿舍的上铺,枕边《故事会》里,关于《会说话的骷髅》那部分,都快被他翻烂了:“原来鬼故事也能写实?不,这种作品和鬼完全不相关,是国内完全没有的类型。”
“不行,这么好的作品不能只有我看到。”他突然攥紧杂志翻身坐起,然后冲着同寝室的工友道:“老张,小韩,我发现了一部了不得的作品,你们看不看?”
“什么,咂劲吗?”
“我瞅瞅。”
李卫国的话引起工友们的好奇,这个时期的工人具有分享精神,并不吝啬于将好作品介绍给其他人。
“哎呦,这篇《会说话的骷髅》真好看啊!”
“那寡妇太可恶了,竟然因为情人害死自己的丈夫!”
“村长也不是好东西,贪污就该枪毙!”
“王瘸子可惜了。”
“作家叫胡为民吗?有点东西啊!”
“是啊,以后要是《故事会》多点这种质量的作品,我肯定每期都订。”
《会说话的骷髅》只是短篇,很快整个宿舍都看过一遍,并且因为作品质量,得到工友们的一致好评。
凌晨交班时,李卫国偷偷把杂志塞给自己的师傅,附上字条:“师傅,《会说话的骷髅》可比那什么《伤痕》小说带劲!”
就这样,《故事会》第六期的作品《会说话的骷髅》在沪上工人群体中间传播开来,并且越传越广,得到广大工人读者的一致好评。
在沪上,工人群体非常庞大,且购买力惊人。
《会说话的骷髅》在工人群体中的热度,很快反映到《故事会》的销量上。
《故事会》编辑部。
“主编,主编!”
”毛毛躁躁能成什么事,都是老同志了,怎么还这么不稳重。“
“不是,主编,火了,火了!”
“什么火了?”
“咱们这期杂志火了!”
《故事会》第六期全面刊发没几天,负责发行的同志便如同火烧眉毛般,赶到编辑找主编汇报杂志销售成绩。
“这才刚刊发两天,就卖了上千册?”
主编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双眼放光,注视着那位同志。
“不是,全卖光了,现在是全面缺货!”
“嘶!”
主编倒吸一口凉气。
《故事会》今年年初一月复刊,每期销量也就两三万册。因此,他们备货也就这么多。现在,负责发行的同志告诉他,这一期刊发两天就卖掉了过去两个月的量,他如何不震惊。
“到底怎么回事,你坐下慢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