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说道:“天兵一至,你们还有别的选择?如果顽固到底,那两成的店铺和田产都保不住!”
皇甫英说:“事关重大,在下需要回去跟族老商议。”
皇甫英很快回到黄州,把大明的条件一说,气得皇甫氏各支破口大骂。
然后就是内部争吵,有人说要自己募兵御敌,有人说给守军捐赠粮草,有人怕死想要接受大明的条件。
莫衷一是,根本讨论不出来结果。
当天晚上,就有人偷渡大同江,代表自己这一支皇甫氏,接受大明朝廷的苛刻条件。
亦有人拿出钱粮,给高丽将士送去,并且还就地募兵守城。
“轰轰轰轰!”
日常巡逻的大同江明军内河战舰,突然朝着南岸守军开炮。
继而,无数被征用的民间船只,载着明军将士开始渡江作战。
大同江南岸有好几处高丽堡垒,全都已经有了防备。守军士卒不再打工赚钱,终于可以领到口粮,已经进入堡垒驻扎一个多月。
大炮一响,竞相逃命!
他们愿意留在堡垒之内,纯粹是想混口饭吃,怎么可能拼命防守?
第一批渡江的明军将士,才刚刚登船而已,对岸的高丽守军就已经跑光了。
多数守军逃回家里,跟忍饥挨饿的妻儿一起,等待着战事赶快结束,然后继续出来找活干。
也有将领带着少数精锐,一路逃至黄州城内。
其实,在这里渡江的,只有平壤总兵张翼,麾下仅仅三千人而已。
另外五千明军,直接坐海船绕去海州。
三千大明将士,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杀到百里之外的黄州城下。
沿途招募高丽百姓做民夫,宣称每天都能吃饱,而且能领一斗米做安家费。
南岸百姓领到一斗米之后,立即欢呼雀跃,把自己当成大明人。他们还被派出去招人,一路奔走相告,把更多高丽百姓拉来做民夫。
黄州城。
巡抚白公美、都统辛稼、知州郑世佑,带着一众高丽文武登上城楼。
他们身边,还有其他官吏和本地豪族。
城外,只有五百大明骑兵,作为先头部队来劝降。
白公美问道:“辛都统,城外只有数百敌军,我们却有一万多兵。能否出城作战,把敌军的先锋给杀掉?”
辛稼苦笑道:“我们这一万多兵,有一半是临时招募的,许多人甚至手里只有一根棒子。真正的精锐,也就千余人而已,怎么跟大明的骑兵作战?”
“看来只有据城死守了。”白公美叹息。
死守个屁!
辛稼看着城外的大明骁骑,完全没有丝毫守城的想法。
天黑之后,辛稼带着百余亲兵,直接打开城门一溜烟跑路。之所以不献城投降,纯粹是担心老家的亲人被牵连处死。
主将跑了,军心大乱。
巡抚使白公美怒斥一通,干脆也跑路了。他出身世家大族,不怕被问斩,退守海州还能继续打。
文武一把手全部跑路,很快带动逃跑风潮。
尤其是临时招募的民兵,眼见官老爷都跑了,他们也跟着一哄而散。
城外的五百大明骁骑,趁机追杀和俘虏。
当张翼率领主力抵达时,黄州城已被五百先头部队拿下。
皇甫敏中带着族人,在城外跪地高呼:“炎黄后裔皇甫敏中,携族人恭迎将军进城!”
骑兵将领崔善迎上来,详细汇报道:“总兵,这些高丽人古怪得很。劝降时他们不打开城门,夜里莫名其妙开始溃逃,俺带兵抓了三千多俘虏。天亮时分,城门突然就打开了,本地豪族带着没逃的官吏出来投降。”
张翼感慨道:“希望南边的敌军能抵抗一下,否则给朝廷的详细战报不好写啊。”
当然会抵抗。
高丽军队已经从开州出发。
大明此次出兵的借口,就是高丽武人叛乱,废掉大明册封的国王。
郑仲夫身为武人首领,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他就算投降也会被大明处死!
(外婆身体机能老化,已经一个月没吃饭了,全靠输液吊着。今天病危了一次,医生说时日无多。接下几天,尽量保持更新,但估计会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