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阔倒是好说,毕竟是要娶媳妇的,而且人能干,在村里的名声不错,江又蓝一跟媒婆说,人家立即就给说了好几个人选,表示都可以安排想看。
但是到张乔的时候,江又蓝和张常安就发生了分歧。
张常安是支持闺女继续读书的,上次买药的事情,他没给媳妇多言语,所以到底卖了多少钱,江又蓝是不知道的。
江又蓝平时心疼大儿子,本就在偷偷地补贴张远,这孙女送过来之后,张远两口子就不管了,平时的吃喝都是江又蓝照顾,钱也是她自己掏的。
所以,家里的钱,出去之前就留出来给张阔娶媳妇的三百块钱,基本上没钱了,要不是张远见江又蓝生病怕传染给他闺女,当时就把闺女给抱回去了,江又蓝多少还省下了一部分,但是最近一个月汤药不断,肯定又花了不少钱,她就想让张乔退学,回家来赶紧找个婆家嫁出去。
张常安是坚决不同意的,只说钱的事情,不用江又蓝操心,大不了他再去卖点叔爷的东西,药材虽然没有了,但是之前还留了一些毛笔和砚台啥的,都是好东西,遇上识货的人也能换不少钱。
钱的事情不再担心之后,江又蓝还是坚持要给张乔想看,想着自己在的时候,就把闺女的事情给定下,这样,即使自己去了,也是放心地走的。
面对老伴的这种说辞,张常安也没法不答应,只一点,订婚可以,结婚必须要等到张乔高中毕业之后,而且这对象还必须是张乔自己相中才行。
江又蓝只是想安排好儿女,并不是非要卖闺女,当然也是希望孩子以后能过得舒心的。
所以,江又蓝也只是撑着病躯,让媒婆给介绍而已,并不强制要求张乔,还跟她说,即使最后没有相中的也没事儿。
张乔也就以为没事儿了,结果,姜小草也掺和了进来。
这姜家宝也到了娶媳妇的年纪了,但是人被姜家父母养废了,啥事也干不好,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一天就挣五个工分,都成村里的一景了。
姜母也找过老四姜小花,想让四女婿帮着给姜家宝在城里找份工作。
人家当时也答应了,给姜家宝找了乡里的供销社,当临时工,也跟姜家宝说了这是暂时的,等过段时间就帮他转正。
供销社,这可是好单位,姜家宝进去之后也很高兴,结果,没出三月,就从柜台,调到了仓库,然后又调整成了负责装卸的。
这姜家宝哪能吃的了这种苦头,回家就跟姜母哭诉,姜母就去找四女婿。
结果,还不等姜小花的丈夫运作,这姜家宝就被开除了。
这姜家宝在工作的时候,出去偷懒儿了,正好被供销社的主任给逮到了。
你说,这平常人要是工作偷懒被逮到,还是领导,那肯定得诚恳地认错,并且保证好好改正是吧,当然了,姜家宝是认错了,但是架不住人家不改呀,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被主任逮住三次,就这么被开除了,灰溜溜回家了。
姜母没办法,为了姜家宝,只能又去找了四女婿,姜小花的丈夫也只能管,来来回回地,给姜家宝找了四五份儿工作,都没干住,等姜母再上门的时候,他干脆躲了出去,不管了。
这找工作岗位,哪怕是临时工呢,东西人情,哪样能少往里搭,姜母是一次也没提过,全是姜小花的丈夫自己搭进去的,要不是当初他跟姜小草闹了那么一出,他是不会管姜家的事儿,但毕竟自己理亏不是。
人情,东西,这倒是也就罢了,但是你好不容易有机会进去了,你好好干工作呐,结果,人姜家宝不是,人家好好偷懒去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这姜小花的女婿也算是看出来了,这小舅子,纯粹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就撒开手不管了。
这下,姜家宝在周围媒婆那里的行情算是彻底改变了。
本来,姜家有个出息的四女婿,愿意提拔小舅子,姜家宝的行情是不错的。
从一开始姜家宝进合作社的时候,那媒婆是天天往姜家来啊,什么村长的闺女,书记的闺女,最次的都是嫁妆丰厚的独生女,一个接一个的想安排给姜家宝想看。
结果,姜母端着架子,左挑右选的,没一个看中的。
之后,姜家宝换一次工作,这媒婆就上门一次,姜母都习惯了,反正挑挑拣拣的,一个也没相上。
等姜家宝彻底没了工作之后,这媒婆们就都变了,姜母不去请,人家都不带上门的,即使是上门了,给介绍的对象也不咋滴,不是下面一串儿弟妹的长姐,就是上面有好几个没结婚的哥哥的妹子,不是长得不出众,就是家里有拖累。
反正,这越介绍,条件越不让姜母满意。
其实,人家媒婆给介绍的对象总得来说,对姜家宝是合适的。
这样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就该找个能干的媳妇来管着,或者是找个娘家人多,能给撑腰的媳妇,能帮衬着过日子。
但是姜母眼界高啊,五个女儿,除去送人的那个老二不知道怎样之外,其他四个女儿,她觉得嫁的都不错。
大女婿虽然当年是个二婚头,但是之前的老婆去世了,也没给他留下个一儿半女的,自家大闺女争气,嫁进他们家第二年就给这家生了个大胖小子,那这地位一下子就稳当了。
这大女婿恨不得把大闺女给供起来,之后几年,又陆续生了两个儿子,可把那家的老头老太太给乐坏了,直说当初那彩礼出的不亏。
大女婿其实本身条件还是不错的,在乡政府的食堂待着,不是大师傅,但也是老员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