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自恃无敌接连失察,以致每每后知后觉,冷不丁识得真宝,纵是他也难免心湖波荡。所幸当下及时自醒,虬髯客幡然悟曰:“呔!险些魔怔了!区区琐事,那得乱吾道心?”
即时平复心绪,虬髯客立有计较,“有一人必知来龙去脉。”忙将那灰黑老旧的壶形油灯托在掌间,如前“叽咕”“叽咕”擦将起来。
怎料壶灯仍无回应,虬髯客不禁纳罕道:“这老头子!究竟往何处逍遥去耶?”左右思之,没奈何,只得暂时作罢,还来看歪嘴葫芦。
便这会儿工夫,神通残意被吞没过半,云雾较前淡薄,虽说内中详情于外界仍不明朗,但在净妖地界上,那磅礴气旋已是依稀可辩的了。
宠渡见状咋舌,“仙翁他老人家何从得知宝贝有此妙用?”
歪嘴葫芦自成一界,内藏无垠乾坤。
此乃秘事。
师徒二人摸索了十几年才初窥门道,为何仙翁却似一早便知、且知之甚详的样子?
——那关于葫芦刀呢,老仙家是否也晓得了?
宠渡这厢琢磨,那头儿仙翁也正犯嘀咕,“不意云纹封印了葫芦原有的神异。”故此心中大定,不再担心误伤自个儿,转念却又忧虑不已,道:“老话说得好,‘小民无罪,怀璧其罪。’
“一旦教他三个晓得这葫芦,只怕那小友自此永无宁日。”
毕竟连诛仙剑都敢私藏的一群老家伙,不知吃过多少熊心豹子胆,面对同为先天灵宝的歪嘴葫芦,岂会畏首畏尾?咬咬牙,抢也就抢了。
仙翁不免懊恼,“咳!不该借这葫芦的。”即又恍然,“若无此宝相助,又难断其后手。”唯叹曰:“罢罢罢。时也命也。今木已成舟,只赶在露出端倪前,教那宝葫芦多吞些。”
大抵近临地面,玉清道人当先回过味儿来,见天地间的云烟明显淡薄,神通残意大不如前,即传音告知两位道兄,合力施展破天荒。
殊不知此时通天霾柱已被歪嘴葫芦吞没了七八成,徒留外围一个空壳裹着,神通自然不应。
“变数!变数!”
“老贼拿什么宝贝消此漫天残意?!”
“其损耗必然不菲,合力剿灭正当其时。”
三道者惊疑之际,以宝莲护体,催运仙元,各从周身八万六千毛孔里同时涌出火来。
须知青篾属木,最惧火烧。若是寻常火焰还自罢了,无惧半分;偏遇上这三昧真火,怎敢托大?仙翁心念微动,九条青竹篾便在跟前。
仙翁捏住青篾,从右往左一抹,即合成赶仙鞭本来面目;另将歪嘴葫芦召回,复作原本巴掌大小,还没封上葫芦嘴将宝贝藏起来,天命三清已然瞬闪而至。
三位道者或口,或鼻,或二指,齐发真火引燃元气,欲将仙翁烧在垓心;同时威压尽数释放,浑然相融,弹指间铸成一个金壁气泡。
真火烧到之前,金泡先已合围,顿时封死了六合八荒,实可谓电光石火,猝不及防。仙翁无从退避,不由暗念“善哉”,唏嘘叹曰:“合该我四人命有此劫。”
说着将葫芦嘴朝外,不意这宝贝吞得猛,吐得更快,只仙翁连转数圈,便将葫芦中物倾泻殆尽。
一则神通残意带起龙卷风,吹搅天地,扬起诸般粉屑碎末。
一则宝葫芦先前位于地面低处。
故此刚被吸入葫芦中的,除了神通残意及其融合元气生成的云烟外,尚有杂七杂八的其他东西;哪怕最初有部分溶于水,也还剩有海量。
其中囊括却不限于:
田头草木灰;
碱土硝石;
火山及汤泉附近的硫磺,此物号称“火中精”;
煤尘矿末之类;
沼泽之气;
炭渣;
麦粉;
米面;
……
就此烩成一葫芦浓厚粉尘!
然则凡此种种,莫非可燃之物,但凡有点火星子就能着,遑论遇上三昧真火这等神焰?!果然立时响应——
轰!!!
——隆!!
隆隆!——
火自三处来,却在接触粉尘的瞬间串成一片,就着金泡内密闭的有限天地,一颗硕大火球应声燃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