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公山下的激战从1开始便进入了高潮。刘牢之的1万前锋冲出来之后,随即便被秦军侧翼兵马合围。但谢玄和谢琰等人率领的两万中军和1万后军随即冲出,将秦军队形冲散。
更多的秦军兵马从外围围拢过来,形成厚厚的阵型,试图将北府军堵在山边。
现在的情形便是,北府军已经成功杀出8公山山坡,背后便是火光冲天的山坡,前方却是密密麻麻无穷无尽的敌军。就好像是1股洪流遭遇了无数道堤坝,想要往前进,却被死死的拦住。冲破了1道,后方还有无数道阻碍,无休无止,无穷无尽。
战斗进行的极为血腥,双方交战的兵马都是最精锐的兵士。即便是秦军这方,也知道必须在第1时间将出山决战的北府军堵住。所以苻融派出的是秦军中的主力和精锐,而非那些新兵和炮灰。
在这样的决战之中,最忌的便是让对方打出气势,让他们冲杀起来的代价便极有可能是己方的溃败。从1开始便要将北府军死死的堵住,不能给他们任何的机会。
精锐兵马之间的战斗格外的血腥残酷。双方兵士并不喊叫咒骂,他们咬着牙喘着气,只从喉咙里发出野兽般的咆哮声,那是为了辅助发力,调整呼吸和用力。他们的出手也都极为凶狠,兵刃招呼的都是对方要害之处,没有特别的花哨动作,只求1击毙命或1击令对方失去战斗力。
新兵们在战场上往往会遇到1些心理上的障碍。比如,即便对方的头颅就在眼前,1刀砍下去便能宰杀,却往往因为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下不了手。稍1犹豫,便被对方所乘。这些情形在久经战场的老兵们之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他们比谁都清楚,只有下手更狠更快,1点也不能犹豫,活着的那个才是自己。若不是如此,他们也早就像许许多多同伴1样,早已经尸骸上长满青草,在泥土中腐烂成为养分了。
苻融有策略的调动着资源和阵型,并没有让北府军陷入拼死1搏的境地。秦军的阵型其实是在缓慢的后撤的,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北府军进1步的进入纵深区域。
己方的兵马足够多,让北府军深入阵型之中,更有利于4方的合围。而且,秦军的数万侧翼骑兵也需要空间,他们要从侧翼横切过来,将北府军阵型进行切割。1旦4支秦军骑兵万人队得以冲锋切割,北府军的阵型将彻底被分割的708落,到那时,北府军将会彻底被分割歼灭。
当然,北府军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山中火起之前,在山顶上对于秦军的阵型布置,谢玄做了详细的观察和研判。预案之中自然包括了1旦不得不突围,会遭遇对方怎样的进攻的设想。
正因如此,北府军的推进其实很谨慎。在冲开缺口之后,北府军阵型保持的很好。特别是侧翼,数千长枪兵和盾兵组成的防御壁垒便是为了应付侧翼的突进。当然,骑兵的冲击靠着盾兵和长枪兵是挡不住的,所以,北府军以贴近对方步兵的横向扁平阵型展开,向东西两侧拓展空间,尽量不给对方骑兵分割包围的机会。
对方骑兵或许可以冲到北府军和8公山起火的山坡中间的狭长位置完成包围,但那其实是没有太大的用处的。北府军可没打算再撤回已经烟火弥漫的山坡,所以被包围也无所谓。骑兵在这个位置反而因为纵深不够难以进行冲锋,这不是骑兵该干的事。
而另1方面,西侧1万北府军从西坡突围,其目的之1便是牵扯住秦军位于西侧兵马的精力。秦军必须抽出大量的力量来应付他们,包括起码1个骑兵万人队。这便更是缓解侧翼压力的举动。
实际上,在这样的大型野战之中,阵型保持比之其他方面更重要。作战的阵型不散,各营之间协同作战,互相保护,进退有度,往往会令战斗力倍增。秦军的兵力优势是明显的,所以北府军的阵型必须保持在1个紧密的不被打散的能互相策应的程度。1旦被冲散之后,便会令对方兵力的优势得以发挥。
这1方面,北府军4年多的训练的成果得以体现。刘牢之的前军和谢玄的中军之间的阵型,兵种的配比,各营的进退配合都做的相当好。所以,虽然兵马看似被重重包围,但其实接敌面有限,秦军并不能打散北府军的阵型,完成分割包围。
但是即便如此,战斗进行的极为血腥,死伤极为惨重,双方的死伤人数都在快速的飙升。短短1个时辰的时间,刘牢之的前锋军伤亡已经过3千,中军也死伤两千。在这样的战场上,受伤便等同于死亡,因为根本无法去处置。除非是轻伤,否则只有等死。
秦军的死伤虽然也远超过北府军的数量,但是这种交换显然不成比例。如果要是战况这般进行下去的话,北府军会被活活的耗死在这里。对方哪怕用3条命换1条命,北府军也要全部捐在这里。
谢玄1边指挥作战,1边在紧张的寻找突破口。他知道,这样的鏖战不是件好事。必须要想办法突破局势,否则,北府军会慢慢的被消耗殆尽。眼下局面看似势均力敌,但这是慢性死亡。
可是,要找到突破口谈何容易。任何1个决定都可能导致崩盘,不能轻举妄动。
北府军在大量的伤亡,谢玄的心也在慢慢的往下沉。
……
寿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