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忽忽已近十月。天气越来越冷,北风开始4虐呼啸,冬天即将到来。
李徽于9月底主持了3年1度的第1次秋季大考。这件事是早已安排好的年度计划,李徽极为重视。
说起来,这徐州的秋季大考对于徐州上下人等而言还是1个新鲜事。几年前李徽便开始让赵墨林主持学政,开办学堂书院,全面推儒家之学。赵墨林1门心思的扑在此事上面,克服了诸多困难,终于在各郡建立起了学堂体系。
各郡县开办郡学县学,于淮阴开办州学,形成3级的教育体系。另外,鼓励百姓送孩童入村孰读书,由地方官员选派老师教授,并大力宣传徐州大考取士的程序。
此次秋季大考,便是兑现科举取士的承诺而进行的第1次大考,故而备受瞩目。
徐州目前的官员选拔,基本上还是以中正制为主,只不过已然不限于世家还是寒门小族子弟的出身。但这种取士的手段只是临时的过度。李徽所希望的,未来将以大考取士为主,举荐中正等其他手段为辅,形成1个基本公平的取士的制度。
这件事之所以引人瞩目的地方,不仅是破天荒的第1次,普通百姓子弟居然可以通过考试答卷而为官,居然能和那些大族子弟接受平等的取士标重的衡量,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令人信服。
虽然徐州府衙下的公告中说了:本次徐州举办的第1期大考,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才取士,不论出身门第,不论年纪长幼。但有才学,皆可录用授官。但是这样的话又有几人能信?唯有亲自见证了,方能认可。所以,此次科举大考成为了全徐州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
大考安排在9月月末两日,位于南城新建不久的徐州州学大院举行。
当日,从徐州各地赶来的近4百名考生聚集于州学大院,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大考。
考试的试题由李徽荀康赵墨林共同拟定,1共只有5道题。经艺,策论,诗文,数艺,实务。考的是儒学经典,诗文水平,策论方针,基本的数学计算,以及以实际例子阐明具体措施。最后综合评判,以分等级,评定优劣。
前1日考的试经艺诗文和数艺,这3项占比不高,重点在于后1日的策论和实务。策论是李徽出的题目,题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副标题为,试论人生追求之意义。实务用的是荀康的题目:如为1县之尊,当如何治理所辖之县。
在寒风之中,4百名考生从早到晚,奋笔疾书,皱眉苦思,完成了这两天的大考。之后所有的试卷封存名字装订誊写,进行统1的评判。
十天后,在荀康的主持之下,十几名官员评判出了前8十名优胜者。分为甲乙丙3等,递交李徽查阅定夺。由李徽排定前3名次。并张榜公布。
结果公布之后,全徐州炸开了锅。8十名上榜考生之中竟有超过半数是毫无家世背景的寒门子弟,第1名的名叫赵世清的考生乃临海郡普通百姓出身,名不见经传。第3名程永乃是射阳县渔民之子,今年才十7岁,3年前才入郡学读书。
这样的结果当真出人意料,关键是那些中的了寒门子弟都是自家邻居子弟,平素可常常见到他们。没想到1下子便中了。1下子,同样平起平坐的百姓之间便因为儿子的高中便拉开了地位的差距。他家儿子要当官了,自己的儿子还在种地,这种失落感刺激到了许多人。
当初,徐州衙署宣传送孩童去读书的时候,许多百姓不屑1顾,嗤之以鼻,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去读书还不如帮着多种几亩地,又有何用?当官的都是大族子弟,跟普通百姓子弟有何干系?但现在,后悔莫及。
李徽亲自宴请了8十名幸运儿,并组织他们穿上新袍子,骑着马儿在淮阴游街,派出兵马前呼后拥,敲锣打鼓给足了颜面。
虽然说,其实这1次科举的过程并不令李徽满意,考生良莠不齐,答题的情形也不好。许多人依旧是夸夸其谈之语,许多人的诗文水准极为1般,甚至连简单的算术都做不出来。
即便是前8十名高中者,水准也是1般,属于是矮子里找高个子。策论实务两个重点的答题也不令人满意。只能说水准勉强过关,算不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