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真想把你们都埋这啊!
贾琏可太了解承辉帝了,他连作恶多端的文官都下不去手,何况是宗室和外戚呢
所以呢,什么严惩之类的话就不要说了,这世界一直都是这样的,有的人总是能享受特权的。
贾琏不是不想干那帮王八蛋,只是指望不上承辉帝,将来等李亨上来了,他绝对能干那帮孙子。
抵押的土地收回之后,发现了大铁矿和大煤矿,这个很合理吧
失信名单推出后,这些欠钱不还的总是和外戚,想要再借钱,那是很难了。再说了,牵扯进这笔烂账的人员,只要是官员,一律罢免。
将来会不会出山,那是以后的事情了,毕竟这是中央集权皇朝,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只能说贾琏的做法,实在太合承辉帝的心意了。解决了烂账的问题,接下来一门心思的应对许可证的事情。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承辉帝与内阁协商后,确定了今后皇家央行不再行事专断权,一份经营许可证,不单单要有两成抵押,还要先经过户部审核,再由央行批准发放许可证,整个过程必须要有御史监督。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找哪个环节的负责人算账,如果都没问题,那就一起被算账。
远在苏州的贾琏,对京城的信息获取是有滞后性的。
对于地方上的“贤达”们,贾琏已经彻底看清楚了,明明手里没有任何牌,还要在惯性的推动下,死活不肯投降。
那就再来一次狠的!一点一点的让他们认清现实好了。
张庭恩的信里提到了央行发生的事情,同时要求贾琏顺手去金陵巡视总部在金陵的银行。内阁的公文,随后就送到。至于贾琏在江南干的事情,张庭恩提醒了一句,涉及到的人太多,利益太大了,一定要注意个人安全。
贾琏回信谢谢了恩师的关心,表示他会注意的。
林如海的来信则含蓄的表示,林家与他关系很淡了,利益来往也不多,不要因为他的面子,影响贾琏的大事。
这话说的贾琏一个字都不信,这个时代的人,怎么能摆脱宗族的影响呢最后看似顺便提一句,当初的约定别忘记了,黛玉已经是老姑娘了。
实际上这些年,贾琏与黛玉之间的书信,一个月一封的频率在交流,即便人在婆罗洲,也没停过。
贾琏顺手给林如海也回了信,表示到江南主要是整顿吏治来的,顺手干点别的事情。
什么事情呢,贾琏信里没有说明,只是在写完回信后,很正式的给承辉帝上了一份调查报告,说明江南各地的商业现状与当下的税收机制之间的失衡状态。阐明了一个事实,商业税由地方官府来负责收取,导致民间大量商业税流失,同时也是地方官员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贾琏再次建议,成立一个专职的收税部门,直接对内阁负责。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地方官府胡子眉毛一把抓,权柄过重,监督不足的情况下,腐败几乎是一种必然。
而将监督的权利交给地方士绅,等于与虎谋皮。
贾琏的报告中还表示,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时代一直在变化,制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苏州清晨的宁静,又一个被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
本地人已经不那么惊讶了,抱着吃瓜的心情看热闹。普通百姓看明白了,钦差大人根本没有搜刮百姓的意思,每次出手,不是针对官员,就是针对士绅和豪强。
士兵们满城的张贴告示,还让胥吏下乡去贴告示,核心意思就一个,名单内宋氏作恶的苦主,请到衙门来领取退赔。如果不在名单内,可以去衙门告官,前提是需要提供证据,空口白牙的官府不认账。
官府从宋氏的案子里收缴多少财富,外面不得而知,但是官府头一回搞大规模的退赔,实属难得一见。
退赔的告示,吸引了近百苦主到官府来,这都是案子已经查清楚的,侵占了多少田地,退还之后,还要算上这几年的收益,加倍赔偿给苦主。受害者家属,也拿到了赔偿金。这一行动给了苏州百姓强烈的信心,大量的状子送到了官府,都是一些被欺压受了冤屈的底层百姓和普通市民。
贾琏亲自坐镇衙门审案,第一天就审了八个案子,全都是士绅勾结胥吏,欺压百姓,夺人财产的案子。
因为在审一个证据不足的案子时,贾琏对士绅一方表示,我不管他有没有证据,我只知道你强他弱,他来告你冒着巨大的风险。所以,这个案子我判你输,你若不服气,可以上告京城的大理寺和刑部,如果还不服气,可以去敲登闻鼓。
这帮士绅平时都习惯了恃强凌弱,落在贾琏的手上时,也尝到了被人以强欺弱的滋味。
士绅们怎么想的贾琏不关心,他就是要杀一杀这帮士绅的气焰。
这个案子之后,贾琏在官绅的圈子里收获了一个新的外号,不管钦差。
第一天八个案子之后,苏州城内外,掀起了一股告状发风潮。当然贾琏也不是那么好欺骗的,比如郊外一个无赖,勾结胥吏,状告一个士绅时,贾琏凭感觉就觉得这厮不对劲,立刻把人扣下来,然后派人先去实地调查。发现确实是诬告之后,该无赖和他收买的胥吏,一起被流放南洋。
这个案子让很多人瞬间清醒了,贾琏连续升堂审案半个月,翻旧案二百余,一些上一任的旧案,贾琏也给翻过来了,顺手给上一任知府写了个差评。有趣的是,贾琏翻的案子,在执行的时候都特别是顺利,似乎本地士绅现在就一个念想,姓贾的赶紧爽够了走人。换个地方去呆着,别在苏州继续祸害本地士绅了。
贾琏当然不会立刻就走,他还要等秋税顺利收完呢。衙门里的其他官员没有被软禁,所以正常的事务并没有受影响。倒是有几十个胥吏受案子的牵连,被取消了胥吏资格后,还被判流放南洋。
贾琏在苏州的做派,传遍了整个江南省,一件神奇的事情诞生了,今年的秋税,各府完成的又快又好,税收较之往年,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具体到苏州的税收,那就更不得了,较之往年,直接翻一倍。不出意外,收税期间,又有多个士绅与胥吏勾结偷漏税的案子发生。贾琏一点都不客气,全都拿下办了,对士绅的处置,要不交罚款,要不流放,二选一。对胥吏,贾琏则一点都不客气,直接流放。
“谢邀,人在苏州,刚下飞机。”在纸上写下这么一段文字后,贾琏笑呵呵的搁笔,想撕碎这张纸,又决定留下来,给后人一点惊喜吧。
希望这个时空的以后,苏州有机场。
时间进入腊月,整个江南省的税收任务成绩优秀,贾琏的苏州行即将结束。
只不过,最后结束之前,贾琏列了个名单,给苏州地方上的士绅发帖子,请他们吃饭。
受到邀请的士绅,没有一个是开心的,非但不开心,反而满脸愁容。这段时间,士绅们被折腾的欲死欲仙,尽管贾琏遵循了对士绅优待的规矩,不过怎么说呢,贾琏的优待是这样的,只要没有命案,那就不用被勾掉功名,或斩或流。罚款是一定要交的,侵占的田地也是要退回去的,苦主的赔偿也是要给的。朝廷禁止的侵占湖泊河流的圩田,也是要退掉的。
就问你,士绅们收到贾琏的请帖,心里慌不慌
慌也没有用,还是要乖乖的赴宴。
于是,苏州地面上,八百余士绅豪商,汇聚一堂,贾大人请客呢,地方就是在野外一块荒地上,酒菜是没有的,水都没有一口,但每个人都在签到处收到了一份署名账本。
账本上记录的很清楚,某年某月,贿赂了哪个官员,指使了哪个胥吏做手脚,少交了多少税,该补交多少,按照规矩要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