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伏笔(2 / 2)

收山:新艺城光辉成旧事,林正英难挽僵尸片

江山代有才人出。有人风起云涌,就有人日薄西山。就在“周星驰年”前后,香港影坛完成了新旧势力的全面交接。

80年代凭福星系列和僵尸电影叱咤一时的洪金宝,90年代起票房号召力就急剧下滑,1992年执导的《战神传说》亏惨了刘德华;推出的2部电影《五福星撞鬼》和《誓不忘情》,票房远不如前。嘉禾最大的卫星公司——洪金宝的“宝禾影业”,在拍摄完《蝎子战士》后选择停产;

从此洪金宝基本退出创作,专注武术指导,洪家班依然延续了20多年影响力。还是在92年,嘉禾的长期合作伙伴麦当雄淡出影坛。连失臂膀的嘉禾,也开始褪去霸主的光辉。而曾经风云一时的新艺城这一年正式宣布结业,最后一部投资大卖的电影,是徐克的《东方不败》。但谁能永恒不败,“新艺城出品”,退出历史舞台。

麦嘉和石天,也双双息影。如今提及香港喜剧,少有人还记得《最佳拍档》了。一代传奇,随风而去。迫于财务压力,德宝电影也在同年宣布结业,《黑猫2》成为其最后一部作品。新艺城和德宝的停产,嘉禾卫星制的土崩瓦解,标志着80年代鼎足而立的港片影坛局面终成过往。还是这一年,《逃学威龙》中“夺命剪刀脚夹爆你的头”的黄炳耀去世,港片失去了一位天才编剧。

而林正英作为港产僵尸片的的一代宗师,在1992年推出了《新僵尸先生》等多部僵尸片,全力突破,想尽办法,连《音乐僵尸》都用上了。其实当年林正英已经身患重病,5年后去世了,他在用最后的时间力挽狂澜,但僵尸片大势已去,已非一人之力能挽回。

英雄落寞,美人收山,还是这一年,王祖贤忙着谈恋爱,大幅减产,钟楚红则正式息影。名利场人潮汹涌,后浪终将前浪拍在沙滩上。在名利圈打滚的他们,有人疲惫了,有人抑郁了,有人躺平了,有人佛系了。其中滋味,就像90年代渐渐无人邀歌的黄霑闲得在家练毛笔字,反复抄写的晏几道的词:“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5、伏笔:陈可辛少壮立大志,张国荣北上拍《别姬》

在旧时代落下帷幕的同时,新力量也如火如荼地崛起。

92年前后,王晶和刘伟强的创作室、李连杰和崔宝珠的正东、王家卫和刘镇伟的泽东、曾志伟和陈可辛的ufo等公司相继建立。这些制片公司,幕后金主多是台湾片商。当年只要香港影人提出个故事大纲和明星阵容,他们就会拿出几百万现金来买,但所有的蜜月期都有尽头,而岁月总会埋下伏笔。

比如还什么都不是的黄子华,给许冠文写出了剧本,并给自己创作了角色邱浩基,结果许冠文看了剧本之后赞誉有加,即刻拍板投拍,却找了黎明做男主演邱浩基一角,而黄子华仅出演了一个滑稽小律师。

但正因为在影视圈心灰意冷,黄子华最终决定在离开娱乐圈前讲一场“栋笃笑”,没想到多年后凭借“栋笃笑”人气转战电影,竟拍出了港片影史本土最卖座的喜剧,一举超越许冠文和周星驰。人生玄妙,莫过于此。

其他的伏笔还有:1992年还是短发的郑伊健,出演了第一部电影,饰演一位纯情处男,就获得金像奖最佳新人奖提名。

陈小春还是tvb的伴舞演员,在一次庆功酒会上,唱了一曲谭咏麟的《水中花》引起注意,由此加入风火海。

还是这一年,张国荣被高志森劝回香港拍片不久,一位北京来的文质彬彬的导演找他见面。见面那天,张国荣穿了件薄衣,上来就说:“对不起,导演,我抽烟。”来人说我对不起你,“我连剧本都没写好。”随后讲了两个小时剧情。还没等他把故事讲完,张国荣找他握手:“导演放心,这戏我一定演。”导演叫陈凯歌,电影是《霸王别姬》。

就在当年,张国荣提前半年去北京,学习普通话和京剧,为拍电影做准备。即便发着高烧,张国荣也坚持压腿、练水袖,连去饭堂吃饭都走着台步。剧组在北京租了个院子,夏日炎炎,张国荣承包了剧组一个夏天的冷饮。

杀青那夜,他请众人吃饭。本不善饮的他连喝十二杯,每一次对饮都眼泛泪光,葛优上来劝他说:“别难过,以后还有相聚的时候。”他却说:“可那时,场景、心情就不同了!”

当时,剧组的孩子叫张国荣哥哥,却叫葛优“葛大爷”。没想到一年后,张国荣一票之差错失戛纳影帝,葛大爷却做到了。还是那一年,曾志伟凭借陈可辛导演的《双城故事》,爆冷夺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随后和陈可辛联手创立了ufo电影公司。岁月如梭,30年后,陈可辛在釜山电影节上宣布了自己的新公司'picture成立,从专注流媒体剧集,走亚洲发行路线,港片和国产片,这位天才导演都不先玩了。许多当年看似无关的事,暗示着新故事的到来。回头看去,唯有感叹:风月无情人暗换,只是当时已惘然。

巅峰之年埋伏笔,度尽劫波港片在

所有衰败的种子,都在巅峰时埋下。回头看港片,从巅峰到瓦解,也只有一眨眼的功夫。

92年的港片,正是极尽火热、癫狂的日子,动不动三四千万的票房捷报,而港片急速滑落时,创造光辉的这帮人不但主力还在,而且正值创作巅峰。究竟何至于此?

说来说去,港片滑落,还是四个字:英雄、时势。自古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但英雄敌不过时势。

整个60年代-8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电影界李翰祥、张彻、胡金铨,每一个都是独当一面的开山人物。功夫巨星李小龙成为风靡全球的偶像。进入80年代,李小龙逝世,成龙崛起,邵逸夫一手创立的无线训练班也开花结果: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古天乐等如今已是港娱中流砥柱。

这所有积蓄的力量,在80年代不断爆发,在92年抵达高潮。不仅是港片,当时的香港流行文化是整个全球华人圈的绝对高地。但随后的人和事,就呈现出兴衰更替、沧海桑田的味道。港片江湖内部,商业片主导一切,文艺片愈发黯然失色。

1992年张之亮编导的文艺片《笼民》拿到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却只获得177万港元的票房。难怪当时的影评人感叹说:“站起来的敌不过睡下去的,这实在是香港影坛的悲哀!”出于追逐丰厚票房利润的本能,各大制片公司什么热门拍什么,渐渐市场武侠片、枭雄片、无厘头喜剧泛滥,却多半是东施效颦。

片商们“一切向钱看齐”的策略,引发了电影市场的诸多乱象,最终劣币驱逐良币。大公司纷纷离场,跟风烂片见缝插针,多年后人们才恍然大悟——衰败的伏笔,早已埋下。

最新小说: 老婆你说实话,孩子到底是谁的? 怎么办?我歌曲都被国家队征用了 桃源村的那些事 异世界的游戏大王 重生:从渣了青梅校花开始 凤凰铃 全能系统之走遍巅峰 校花重生,发现我无敌 郑在许途 反派富二代,吊打各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