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问你回来的挺早,是不是很顺利。”沈杏说完刚好看到里正媳妇,“对了,徐秀要成亲了,你知道吧?”
沈杏说完才觉得有些不对,她好端端的提徐秀干嘛。张小山没回答,大步往前走着。沈杏暗自懊恼,她真是哪壶不该提哪壶。
快走到沈杏家门口,张小山突然停下来,叹了口气:“我跟徐秀从来就没有什么瓜葛,我没喜欢过她。”说完也不理愣在那的沈杏,自顾自的进了沈家大门。
“他干嘛跟我说这个,真是。”沈杏觉得别扭,也怪自己多嘴。
进了院子,前院一个人也没有。张小山搬个小木凳坐在堂屋门口,指了指旁边的小木椅。沈杏走过去,把木椅搬到远一些的地方,坐下。
“离我那么远,怕我吃了你?”张小山有些好笑的看着沈杏。
沈杏摇摇头,“避嫌!我娘说了我都十三了,到了可以说亲的年纪,跟村里人要注意避嫌。”
张小山忍着笑,“那你娘打算给你说哪家啊?”
沈杏又摇摇头,“我爹舍不得我,要多留我在家几年,哎!”沈杏托着下巴想着后面还是要嫁人,真是头疼,这大基朝什么律令啊!还二十岁前女孩必须嫁人,不嫁人还得蹲牢狱。“要是一辈子呆在家里该多好啊。”
“你不想嫁人?为什么?”张小山心里有些慌。
“嫁人有什么好!我娘说的,就我这绣花绣花不会,做饭做饭普通,到了人家家肯定被嫌弃死。至少在自个家,有爹娘罩着没人敢明面嫌弃不是。”
“就因为这啊!”张小山觉得好笑。
“扯远了,苏城这一趟咋样啊?”
“还算顺利,不过郭六爷对你那个法子能否行得通有些担忧,怕瓜还没到苏城就烂了。所以没跟我们签死契约。不过我也要了一个保证,你看看这个成不成。”张小山递给沈杏一份契约。
“这份契约约定,只要我们把瓜运到苏城并保证甜瓜口感和外形完整,就收货。具体收货的价格不低于我们给县城的价格,并且承担一半的车马费。因为人家只认识我,所以以我的名义跟对方签了这份契约,你看行不行?”张小山看着沈杏,沈杏在仔细阅读契约上的条款。
“也就是说,最低价约束了,但是瓜运过去什么价还是由别人说了算的,我们也不可能再把瓜运回来。”沈杏看着条款低语着。这时大嫂王月跟季氏从外面回来,看到他俩坐在堂屋前,王月愣了一下。
“小山回来啦。”季氏是知道张小山干什么去的,热情的招呼着,“刚回来吗?婶子给你
王月跟着季氏进了灶房,“娘,他们这?”
季氏一看王月这表情拍了她一下,“别瞎想,大门敞开着,两人坐的那么远,别外头瞎说去。小山是帮咱家卖甜瓜去的,杏儿明年一种十多亩卖给谁去,就指着小山这一趟呢!他们在谈事情,赶紧做饭吧。”
“瞧,是我想岔了。”王月不知为什么,刚才见张小山瞅沈杏,那眼神太热切了。
“月儿啊,你嫁到我们家日子短,好些事不知道。不过既然嫁进来了就是咱家人了,有些事就算是娘家人也不能说。”
“比如甜瓜的事,甜瓜的种子可不许拿回去。娘想着这甜瓜是杏儿种出来的,让她带去婆家会不会弥补一点她不会做饭那些个的毛病啊。哎,就怕人家挑理。”
“娘,我知道的,夫君跟我说过了。也有明事理的人家,不过大妹怎么不学学做饭呀?”王月有些不好意思的赶忙洗菜,一会还得给木工坊那送饭。
“你爹说的也对,她心思都放在铺子,地里了,哪还有功夫跟着我学做饭。就这样吧。她爹说了,实在不成到时候多出些嫁妆,要是敢欺负我闺女,看我不拍死他。”
季氏用刀面一拍蒜头,全碎了。王月只干活没再说话,嫁过来这些日子,她也是看明白了,大妹就是全家的宝,哪个都护着。只希望在大妹出嫁前跟她和平相处就成。
堂屋门口,沈杏把契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嗯,基本公平,什么时候学认字的,名字写的不错。”沈杏早看到契约人那手印上张小山签的自个的名字,是用的楷书,把契约还给张小山。
“你倒是眼尖,一直在学。这个你收着吧,这回你没去,只能我来跟郭家订契约。”张小山没收。
沈杏笑了笑,“我会按你手上这份草拟一份我们沈家跟你之间的契约,你相当于中间介绍人,按我们跟郭家最终交易金额拿抽成,不用拒绝,这是你应得的。要不我们家一个种地的,哪会认识什么苏城郭家。”
张小山一开始都没听懂,后来才闹明白了,“这,我就是跑一趟,怎么总给我银子。”
“小山哥,之前卖野芹菜,因为你认识邢三爷我们才能卖给他,若是没有你的介绍,我自己去卖,或许也能卖掉,或许卖不掉。但有了你的介绍,这事就有了八成把握。”
“后来我种出了甜瓜,知道你认识这些富户,让我爹请你帮我们介绍,那是我在借助你从而去认识那些富户。同样的,我也可以单打独斗的去卖,就像今年我大伯母他们家,最终的结果就是没卖出多少。”
“你认识那些人,那些人就会通过你跟我们家做买卖。你就有了话语权,或者这么说,就算这次我跟你去了苏城,可能人家也只认你。也只跟你签契约,你明白吗?你认识那些我们需要的买家,就是一种资源,可以变换成银子,你明白吗?”
沈杏觉得自己讲的有些啰嗦,人脉,资源,这些对于现代人跟熟悉的字眼,放到古代估计行不通。对于张小山来说他只不过是跑了趟苏城,可对沈杏来说这就是把甜瓜销往更远处的机会。
张小山嘴角上扬,“之前不懂,现在听你这么说知道了。你是从哪本书里看来的这些道道,我也看看。”张小山以为沈杏是从书里看来的,常见她拿本书坐后院木头堆那看。
“嗯?没,不是从书上看的,我们家不是县城开铺子了嘛,在县城跟人家学的。”沈杏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你不信啊?”
“我信,你说什么我都信。”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的张小山特别好说话。“那就按我刚才说的办?”
“成啊,都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