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吴珈悦突发心梗,生命的轨迹就此戛然而止。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当她恢复意识时,竟发现自已置身于一个陌生街头。
吴珈悦低头打量自已,身上那件破旧不堪的布衫,早已千疮百孔,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苦难。抬眼望去,周围皆是陌生面孔,每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都透着一股古朴的气息。眼前古色古香的街道,街边林立的老旧店铺,无一不让她确定,自已所处之地绝非现代。
她努力回忆着过往,只记得那两个神秘人毫无预兆地出现,又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紧接着,心口一阵钻心的剧痛袭来,随后便失去了意识。待醒来之时,便发现自已已然身处这个陌生的世界。
就在她满心困惑之时,脑海中陡然涌入一大段陌生的记忆。随着这些记忆的浮现,她渐渐知晓,这里正是东汉末年。自已在这里是一个普通农家的女儿,原本平静的生活,却被黄巾起义引发的战乱彻底打破。战火纷飞中,父母亲人皆惨死于乱兵之手,她拼尽全力,才从那场血腥的灾难中侥幸逃出。一路颠沛流离,最终流落到了大汉的帝都——洛阳城。此时的她,年仅十六岁,无依无靠,犹如风中浮萍,饥饿感如影随形,几乎将她吞噬。
吴珈悦实在想不明白,为何脑海中会凭空出现这些记忆,难道这就是这具身体原主人的过往?那自已的意识又是如何占据这具少女身躯的呢?还有,究竟是什么力量,将自已带到了这个遥远又陌生的时代?
一连串的疑问在她脑海中盘旋,可此刻,身体的极度虚弱让她无暇细想。饥饿感愈发强烈,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折磨着她。恍惚间,她看到不远处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府邸,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门前的石狮子威风凛凛,一看便是朝中某位官员的住所。还没等她再多思考些什么,双腿一软,眼前一黑,整个人便重重地昏倒在地。
吴珈悦昏倒在地后,周围很快围聚起一群人。一位老妇人匆忙从街边摊位赶来,心疼地念叨着:“这可怜的娃,咋就晕倒了哟。”说着,伸手轻轻抚摸吴珈悦的额头。
这时,府邸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家仆模样的人走了出来。看到围堵的人群和躺在地上的吴珈悦,他先是面露诧异,随即大声问道:“你们在这儿闹什么?”
卖菜的大叔赶忙解释道:“小哥,这姑娘晕倒了,能不能行行好,救救她。”家仆皱了皱眉,转身回府。
不多会儿,王允在几个家仆的簇拥下走了出来。他身着华丽长袍,头戴峨冠,神情威严却又带着几分和善。王允拨开人群,来到吴珈悦身边,蹲下身子仔细查看,而后站起身来,环顾众人说道:“把这姑娘抬进府里,找郎中瞧瞧。”
家仆们领命,小心翼翼地将吴珈悦抬进了府邸。吴珈悦在昏迷中,感觉自已被人抬着,耳边传来阵阵脚步声和低声的交谈,却无力睁眼看清周围的一切。
在府中的一间厢房内,郎中很快被请来。郎中为吴珈悦把了脉,捻着胡须沉吟片刻后说道:“王大人,此女乃是长期饥饿加上心力交瘁,导致气血两虚,故而昏迷。只需好生调养,并无大碍。”
王允微微点头,吩咐道:“那就有劳先生开方抓药,务必让姑娘早日康复。”
吴珈悦醒来时,已是傍晚时分。她缓缓睁开双眼,看到的是陌生的床铺、桌椅和雕花的窗棂。她一时有些恍惚,以为自已还在做梦。
“姑娘,你醒啦!”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吴珈悦转头看去,只见一位年轻的丫鬟正笑意盈盈地看着她。丫鬟走上前,扶着吴珈悦坐起身来,说道:“姑娘,你在王大人的府里。是大人见你昏倒在府外,善心大发,让人把你抬进来救治的。”
吴珈悦微微一怔,本能地想以现代习惯表达感激,不过话到嘴边却又咽下。此时她迅速回过神来,想到如今身处古代,一切言行都需遵循此间习俗。于是,她轻轻欠身,姿态优雅,声音温婉柔和地说道:“有劳姑娘详细相告,此番救命大恩,小女子没齿难忘。大人于我有再造之德,往后必当结草衔环,以报恩情。”
言罢,她目光中带着几分期许与友善,轻声续道:“对了,还不知姑娘如何称呼,能否告知小女子,以便日后能常念姑娘的照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