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微微侧身,面向殿下群臣,而后双手拢在袖中,清了清嗓子,扯着尖细而又洪亮的嗓音高声喊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付玉华率先出列,双手捧着笏板,微微躬身,恭敬地说道:
“陛下,三月后便是万寿节,臣提议按照惯例举办祭祀活动,以祈国泰民安。”
紧接着,孙禄辉皱着眉头,一脸忧虑地出列奏道:
“陛下,近来各地赋税征收有所迟缓,国库储备吃紧,还望陛下定夺应对之策。”
说罢,他微微抬起头,眼神中满是忧虑,等待着顺德帝的指示。
一时间,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金銮殿里热闹非凡。
有的大臣为了地方事务据理力争,有的为了政策推行阐述己见,争论声、奏请声此起彼伏。
而顺德帝则端坐在龙椅之上,认真倾听着每一位大臣的上奏,时而微微点头,时而眉头紧锁,思考着应对之策。
突然,顺德帝威严的声音从朝堂上方传来:“太子,你怎么看?”
陈潇微微一怔,迅速回过神来。
原来刚刚孙禄辉正苦着脸,向顺德帝提议,希望一些部门能开源节流。
这话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各部官员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场面一度混乱不堪。
陈潇虽然有些昏昏欲睡,但仍留了一丝注意力在朝堂之上,他深知,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朝廷缺钱。
想到这里,陈潇整理了一下思绪,向前迈了一步,双手抱拳,说道:
“父皇,儿臣刚好有事启奏。”
言罢,他双手将手中奏本高高呈上。
一旁的刘忠,见此连忙快步上前,双手接过奏本,微微欠身,然后转身,迈着小碎步迅速呈递给顺德帝。
顺德帝接过奏本,展开细细阅读。
一开始,他的眉头紧紧皱着,神色严肃,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眼睛逐渐睁大,脸上的神情先是转为惊喜,而后满是震惊。
最后,他忍不住大喜道:
“这些提议于民有利啊!太子,你仔细给众位大臣讲讲。”
陈潇听闻,连忙微微躬身,清了清嗓子,有条不紊地将造纸术、活字印刷术,修建水泥厂,用水泥铺路,以及在各个县城建立图书馆等事宜,一一详细讲述给众位大臣听。
大臣们听完,顿时满脸震惊之色。
沈腾宇则兴奋地摩拳擦掌,眼里闪着光;
于睿微微颔首,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众人纷纷低下头,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孙禄辉却微微皱眉,脸上带着一丝犹豫与担忧。
他轻抚胡须,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太子殿下的想法固然精妙,只是这前期投入恐非小数目,国库如今本就不丰,贸然开展这些工作,怕是……”
他抬眸,眼神中带着一丝无奈与谨慎,偷偷观察着顺德帝和陈潇的神色。
陈潇微微颔首,心中早有预料,脸上露出微笑,温和地回应道:
“孙尚书所言极是,不过此事并非毫无解决之法。
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一旦成熟推广,书籍的制作成本必将大幅降低,届时可通过售卖书籍获取收益;
水泥厂建成后,铺路所需材料自给自足,长远来看,既能节省开支,又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税收。
至于图书馆的建设,可先在几个富庶县城试点,再逐步推广。”
他一边说着,一边看向顺德帝,条理清晰,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