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虽然从心底瞧不起李璘,奈何独木难支。
包括杨洄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支持李林甫的提议,认为长安朝廷最大的敌人是李瑛,应该先想尽一切办法灭掉李瑛。
只要消灭了李瑛,再收拾李璘那就易如反掌。
最终由武太后一锤定音:“诸位爱卿所言极是,皇帝就不要再耍小孩脾气了,你从前跟李璘的恩恩怨怨在国家大事面前不值一提。”
“哎……朕这个皇帝当得窝囊啊!”
李琦坐在龙椅上仰天长叹,“朕不仅要受李瑛的气,竟然还要向李璘这个孤儿委曲求全,简直是奇耻大辱!”
李林甫捧着笏板劝谏道:“陛下勿忧,我们现在与李璘修好只是权宜之计,等灭了李瑛,幽州伪朝廷不过是疥癣之疾!”
“唉……罢了,罢了,派人去幽州与李璘讲和吧!”
李琦还指望着李林甫扶持自己,当下也只能勉强答应。
会议散去,李林甫按照太后的指示,派遣礼部侍郎令狐承出使幽州,与李璘商讨结盟之事。
转眼就到了上元节,长安城暂弛宵禁。
但街上的花灯与游人比起往年来明显少了许多,因为大部分人都意识到大战将起,长安城怕是不会太平了。
迁都洛阳的日子定在了正月十八,京城的大小官员纷纷将家中贵重物品装进马车,准备携带着前往洛阳避难。
这日早朝刚刚结束,李光弼的使者抵达长安,向尚书令杨洄禀报了太平关大捷的消息。
杨洄闻言喜出望外,立刻赶往紫宸殿禀报武太后,并派人通知李琦赶来。
李琦平常住在太极宫里的甘露殿,即便乘坐马车,赶到紫宸殿也需要一炷香的功夫。
杨洄趁机和武太后春风一度,事毕之后若无其事的等着李琦到来。
又等了片刻功夫,李琦匆匆赶到。
进门就问:“母后把朕召来,有何喜讯?”
杨洄笑道:“河东捷报,李光弼在绛州境内的太平关大破叛军,俘虏四千,阵斩五千,并生擒叛军主将李白。”
尽管武太后已经知道了这个喜讯,但却假装刚刚听到。
“哎呀……这可真是天大的喜讯,足以极大地振奋我军的士气,皇帝你可要重用这个李光弼!”
“这李光弼是何许人也?”
李琦一头雾水的问道。
杨洄道:“左骁卫大将军李楷洛的长子。”
“原来是个契丹人!”
李琦露出失望的表情。
武太后皱眉道:“你管他契丹人还是突厥人,只要能为咱娘俩效力,能打胜仗,那就是朝廷的忠臣,必须予以擢升重用。”
“那行,听母后的。”
李琦打了个呵欠,坐在了床榻上,“这李光弼现在官拜何职?”
杨洄道:“正五品的左骁卫中郎将。”
“那就给他升为四品,加一个忠武将军,赐伯爵。”
李琦想了想,吝啬的说道。
“不行,太低了!”
比起李琦来,武灵筠的格局要稍微大一些:“这是我军首次大捷,为了树立榜样,必须重用李光弼。”
“太后所言极是!”
杨洄一唱一和的说道,其实两人适才已经商量好了如何封赏李光弼。
“母后想要册封李光弼什么职位?”
李琦无奈的问道,反正自己也当不了家,由着他们好了!
“册封李光弼为从三品的云麾将军,领河东节度使,让他统率河东道境内的兵马。”
武灵筠说一不二的下了命令。
李琦挥手吩咐杨洄:“那就按照母后的意思下诏。”
“那个李白怎么处置?”
杨洄在准备离开的时候,又想起了李光弼请示的第二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