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这能耐,熊天韦怎么可能拿来送人呢。
徐年哑然失笑,摇摇头说道:“共主是不可能了,不过熊天韦之前突破三品境,就是借助这人皇血里的力量,虽然最终走火入魔,但他可以说是成功了,至于现在有什么用……这人皇血里有与不死药同源的气息,也许对天天和张伯研究不死药的解药会有帮助。”
“行啊,等下让老张看看,他也快回来了。”
张天天其实也就先走了一步。
半个时辰后。
便有皇宫里的太监八抬大轿把张槐谷抬回了百槐堂,寻常的四五品京官见到了也得礼让三分的红袍太监在张槐谷的面前只剩下了恭敬,下轿的路面上有块小石头都提前用脚踢开,只怕磕着了这位神医。
“张神医,您好生休息,明日咱家再来接来候您入宫……”
回到百槐堂,张槐谷看到小院里摆着这么大一块玉石也愣了一下,然后张天天拍着玉石告诉他这里面是末代人皇帝薪的心头血,入宫都有太监抬脚相迎的神医也淡定不了了,瞪大了眼睛。
短暂的震惊后,老父亲看着得意洋洋的女儿,问道:“这是徐小友弄回来的宝物,天天你得意个什么劲儿?”
“我替徐哥高兴,有问题吗?”
“没问题。”
“好啦老张,废话这么多,徐哥说这里面人皇血里有不死药的同源气息,你瞅瞅这对研究解药有没有帮助……”
张槐谷总共就说了两句话。
也不知道究竟是谁,明明也和张槐谷一样这段时日都在大焱皇宫里面,却眉飞色舞得意洋洋介绍这块玉石的来历,就仿佛是自己亲眼见到八方钱庄大东家是怎么感激涕零地把玉石交到了徐年的手里。
不过正事总是要做。
大约半个时辰后,人皇血重新封存在了玉石之中,张槐谷若有所思地说道:“不死药的气息和这人皇血确实同源,不过也只是同源而已,不完全相同,如果是早些时候得到,确实能加快不死药解药的研究,但现在才得到就有些鸡肋了。”
“不过……”
张槐谷顿了一下,疑惑问道:“历代人皇死后不都是归于天地的吗?为何会有这人皇血留存下来?还是这心头血。”
张天天说道:“老张啊,你把话说明白,什么叫归于天地?”
“在人皇统领人族的时代,人族盛行祭祀天地。”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祭祀便是历代人皇在驾崩之后,都会以燃烧皇身以祭天地的传统,这是因为每位人皇都得了太多的天地垂青。”
“若是残躯留存下来,不将这些垂青完完整整地还于天地之间,下一代人皇得到的垂青就会变少,代代相传下去,人族便会衰落,不复往昔。”
张槐谷解释完,看向时不时点点头地张天天,问道:“你就算读书少,但那些关于古时的戏剧话本当中,应该没少提到人皇祭祀吧,你不知道?”
张天天理不直气也壮,声音也不小:“听过啊,但我还以为就是那些作者随手一写呢,原来真有这么回事啊?”
张槐谷早就过了会因为女儿不省心而无奈的年纪了,他点了点头:“至少史书上,确实有人皇祭祀的记载,死后不仅仅是魂飞魄散,就连这身躯也要燃烧殆尽,把自身的一切都归还给天地,只为不占了下一代人皇的垂青。”
徐年其实也听说过人皇祭祀,只不过就和张天天说出来的原因一样,没太当真。
这里面也有前世的经验主义在作祟。
毕竟放在前世,哪个正常驾崩的皇帝不是入土为安呢?
否则哪来的大兴皇陵,又哪会有那么多陪葬的工匠和嫔妃,却没想到在这个世界里面的人皇,在死后竟是连身体都不能留下。
可这问题就来了。
既然人皇死后要把一切都还给天地,这末代人皇帝薪的心头血是从哪儿来的呢?
“统子哥,你对人皇帝薪了解多少?”
“小徐子想直接看答案?可惜,统子哥这里也没有答案哦。”
系统给不出答案。
不过没关系,张槐谷都说过人皇祭祀的事在史书上确有记载。
不妨先从史书上找答案。
一本本史书去翻,这效率太低了,徐年仍旧选择“抄答案”,直接去找有学问的人问问关于人皇祭祀和末代人皇帝薪的事情。
“……我说怎么今儿个春风拂面天晴气爽,是个好兆头,原来是徐先生要来。”
有鹿书院的深处,院长沈其风在削着笔管,徐年登门拜访他也没放下笔管,只是略微停顿抬眸看了徐年,笑着打过招呼后,继续仔细削着手上的笔管。
“沈院长,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请教。”
“请教就免了,徐先生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就可以……”
徐年抬手取出了玉石。
打开了石盒。
在沈其风逐渐凝重的神情中,说出了石盒里的染血布条是末代人皇帝薪的心头血。
沈其风顿时放下了笔管和刀。
“所以,徐先生想要问的是?”
“我听闻史书上有记载,历代人皇驾崩之后都会燃烧躯壳以祀天地,要把一切都归还交给天地,所以照理来说应该不会有这心头血留下来。”
“嗯,我知道徐先生的意思了,稍等……”
沈其风转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拿了两本书出来。
一本很厚很新。
而另一本就有些泛黄,还有些火燎过的痕迹。
沈其风指着厚书:“这是历代人皇起居注的总编,里面就有关于帝薪的记载,徐先生可以先看看。”
起居注总编里,关于人皇帝薪最后的记载与其他人皇差不多。
帝崩,臣民悲痛,大祭归天……
等到徐年翻完之后。
沈其风指着那本像是被火烧过的老书:“这本是随记,根据内容推断是末代人皇帝薪身边的史官所写,只是因为缺少旁证,一直以来都对这本随记从内容到作者身份的真实性持着怀疑态度,但现在有了徐先生拿来的这滴人皇血,足以证明这随记的真实性了。”
徐年小心翻看着史官随记。
这本被烧过的随记里很多段落都已经模糊不清了,留存下来的段落恰好也有关于帝薪驾崩的记载。
只是这记载,就和起居注里的不一样了。
帝晚年,不祥缠身,多有癔症……帝疯,百官悲痛送帝安息……百官与帝大战,天地崩裂日月无辉,帝血溅于四野……帝崩,大祭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