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都御史赵申乔参翰林院编修戴名世一案交由刑部已久,你审理得如何了?”
刑部尚书:!!!
老实说,这个案子跟马齐与皇上互殴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案情极为简单清晰,处理却模棱两可,很容易触雷的烫手山芋。
从轻发落,甚至能一笑置之。
认真起来,却要涉案人千刀万剐,族中老小人头落地那种。
主要看皇上心情。
现在?
刑部尚书抬头,飞快瞟了一眼帝王那黑黢黢要跟锅底顺色的老脸。
顿时什么侥幸都没了,一板一眼地答道:“回皇上的话,微臣会同礼部、翰林院等多位同僚仔细阅看过戴名世与赵熊诏两人试卷。”
“皆认为戴名世虽文采斐然,但不如赵熊诏言之有物。两张答卷对比,高下立判,万岁爷舍戴名世这个会元而点赵熊诏为状元乃情理之中。”
毕竟朝廷开科取士,选的是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的能臣。
文采之类,不过锦上添花而已。
太子:……
早早被透题,精心准备着。若如此还考不过,那才是活见鬼了呢!
胤祄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但……
[康熙爸爸公平公正?哈哈哈哈哈~这刑部尚书肯定是大清律翻太多了,龙屁拍的都这么死板教条。远的不说,只赵申乔身上,康熙爸爸就不公正了多少次呢?]
[先是南巡途中跟老赵聊热乎了,把人家夸弟弟、夸儿子的话记在心里。转年赵家弟弟就中了进士,四十八年其子赵熊诏还直接当了状元。]
[过几年接见官员,跟老赵二儿子赵凤诏唠上了。问他噶礼怎么样,他把噶礼一顿夸,康熙爸爸大手一挥,直接任命噶礼当了两江总督。当着下属问上官怎么样就很难评,但噶礼显然记住了这个情,带着赵凤诏一路大贪特贪……]
康熙:……
就挺庆幸自己身为帝王,表情管理一流的。
否则非得当场裂开,原地露馅。
很好,很他辛苦提拔的股肱之臣。
当爹的为排除异己兴大狱,把他这个皇帝当枪使。南山集案牵连甚广、影响极坏,甚至将他这个帝王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俩儿子一个辜负他信任,举荐贪官污吏,自己也跟着沆瀣一气。
另一个倒是没听着有啥传于史书的恶行。
但皇家钓鱼,他轻松上钩。
连那篇力压戴名世的答卷都是有备而来……
只这两条,就可见人品了。
狠狠给赵家父子都划上大叉子后,康熙再看刑部尚书的目光就很有几分嫌弃:“别告诉朕你调查良久,只得出这么个人尽皆知的结论。”
刑部尚书很想点头,但不确定自己这头一点,九族会不会也跟着头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