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广袤的大地之上,弥漫着萧条与衰败的气息。
一片枯黄的落叶在空中飘舞,最终轻轻落在邓茂的肩上,他伸出手指,轻巧地将它弹开。
邓茂紧握手中的长柄大刀,那熟悉的清凉与坚硬质感,从指尖传来,不禁让他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邓茂凝视着旷野的尽头,那里有一条模糊的黄线,在缓缓蠕动。
当邓茂得知征北军已经渡过河流的消息时,他自然是惊怒不已。然而,在冷静下来之后,他迅速派遣斥候前去通知高升。
考虑到玄巾军的纪律松散和混乱状态,邓茂不敢贸然前去截击,只能在大营周边慢慢集结兵力。
邓茂注视着终于集结完毕的三万玄巾军,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他紧了紧蛮兽腰带,卸下背上的包裹着兽皮的铁制圆盾,将其挂在左手小臂上。
他身后的玄巾军士兵们,也在忙碌地整理装备,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最后的准备。
一时间,刀剑出鞘声、士兵们的喘息声、金属撞击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大战前紧张而激昂的氛围。
地平线上那条模糊的黄线变得越来越粗,远方传来绵长而嘹亮的号角声,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玄巾军阵前一片肃静,只有秋风呜咽。邓茂听到身旁少年轻微的牙齿打颤声。他转过头,目光柔和地望向身边的少年。
少年只有十七岁,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手中紧握着制式长刀,双手微微颤抖。
邓茂轻拍少年的肩膀,淡然地说:“别紧张,就像平时训练一样。一会儿紧跟着我,千万别掉队。”
少年名叫李果,是邓茂上级兼好友李波的独子,而李波曾救过邓茂的命。
那时的邓茂还是安平郡的一名郡兵,而李波是他们队伍的佰长。
邓茂初次上战场,面对如狼似虎的贼寇,他脑中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一名贼寇如幽灵般冲到他面前,手中钢刀高举,残阳映照在刀刃上,耀眼的反光,令邓茂目眩不已,呆立当场。
邓茂眼睁睁地看着那片耀眼的刀光,从空中斩落,整个人仿佛被石化,既不能躲避也无法格挡。
危急时刻,一柄厚重的长柄大刀,架在了他的肩上,剧烈的金铁交鸣声,几乎要震碎了他的耳膜,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野性。
他张口咆哮,手中大刀狠狠砍出,直入贼寇的腰腹部。
邓茂永远忘不了那一刀砍入的感觉,就像他小时候用猎刀砍入野兽皮肉一样。
救他一命的正是李波,而李波为了救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当李波挥刀救邓茂时,一杆长枪穿透了他的胸膛。
当那带血的枪尖,从李波胸前穿出时,邓茂怒目圆睁,一刀斩下了那长枪主人的头颅。
李波释然地笑了笑,在他气绝身亡之前,只留下了一句遗言:“照顾我的儿子李果,抚养他长大成人,让他结婚生子……”
邓茂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拿起李波的长柄大刀,也承担起了他留下的遗愿。
为了李果,他继续留在郡兵中,积攒军功,挣取粮饷。
其实郡兵的粮饷,还算可观,尤其是对于邓茂这样除了战斗,别无所长的人来说,至少能维持生计。
然而,世道愈发艰难,战功奖赏常被上级贪墨,粮饷也常常不能足额发放。
这对于出身贫寒的邓茂,无疑是雪上加霜。他想要仅凭战功升迁,积攒家业,为李果娶妻生子,简直是痴人说梦。
由于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出路,邓茂只能靠着仅够两人日常开销的微薄粮饷,艰难度日。
直到遇见张曼成,投效玄巾教之后,邓茂这才看到了完成好友遗愿的希望。
尽管知道张曼成并不是成就大事之人,但邓茂也并无大志,仅仅是想着完成老友的遗愿罢了。
李果紧咬嘴唇,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回答:“叔父大人,我明白了。”
邓茂审视着李果,随后微微一笑,不再多说。
实际上,邓茂并不希望李果这么早便投身战场,但面对他的坚持,也无可奈何。
李果颇具武勇,将家传的刀法,修炼的熟能生巧,邓茂因此才勉强同意,不过将他纳入了亲军,也就是玄巾力士,以便在战场上给予一定的关照。
邓茂再次转头望向骑兵阵列的前方,只见高升正大声指挥着,催促着其麾下的玄巾军,迅速整顿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