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刘表素有贤名,且为天子亲封的荆州刺史,加之他一役便平定了长沙郡的蛮族叛乱,荆州的诸多名士和地方豪强纷纷前来投奔。
同时,荆州的各大世家大族也不断向刘表示好,纷纷献上军需粮草。
先是南阳郡的陈震陈孝起、韩嵩韩德高、郭澄郭攸之前来投效,随后襄阳的杨仪杨威公、蒯良蒯子柔、蒯越蒯异度,长沙郡的邓方邓孔山,南郡的赵范也加入了刘表的阵营。
此外,襄阳的蔡瑁蔡德珪带领水军三千,襄阳的李通李文达和江夏的吴巨吴子卿各自率领步骑两千,以及刘表的外甥张允带领水军两千,都投奔了刘表。
再加上文聘统领的一万余步卒归来,此时刘表的可用兵力,已增至三万之多。
此时的刘表,兵足将广,军需粮草充沛,已然具备绝对的实力,镇压武陵郡的蛮族叛军。
刘表见局势已定,便开始筹划下一步的行动。
他深知,要想彻底安定荆州,使荆州再次繁荣安定,那么武陵郡的叛军,就必须被彻底消灭或平定。
于是,刘表召集众将,商议进军武陵郡的策略。
除了刘表、文聘、黄忠、刘磐之外,陈震、韩嵩、郭澄、杨仪、蒯良、蒯越、邓方、赵范、蔡瑁、李通、吴巨、张允等人,也都被邀请过来。
刘表看着议事厅内,一众文臣武将,不由得笑了笑,不过他并没有过于沉浸在喜悦中。
只见他开门见山的说道:“虽然抓住了沙摩柯,平定了长沙郡,可我们的情况,并不是太好。还有数万蛮族叛军盘踞在武陵郡,诸位可有何良策?”
刘表话音刚落,文聘、刘磐等武将便想跃跃欲试,但是还是忍住话头,看向了坐在右首的黄忠。
黄忠无论是军中资历,还是手中兵马,皆是众将中最为显赫之人。
黄忠也不谦虚,轻抚长须,开口说道:“刺史大人,如今我军兵强马壮,不如大军直入,镇压蛮族叛军!”
刘表闻言只是微微一笑,却不置可否,而后转头看向坐在左手首位的蒯良。
蒯家本就是荆州望族,而蒯良也是贤名在外,自然是文臣之首。
只见他眉头微皱,淡淡的说道:“汉升兄,所言不差,我军的确是兵强马壮,各位将领也是武艺超群,镇压蛮族叛军自然不在话下。”
黄忠等武将闻言,也是笑着点点头,显然是对蒯良的夸赞极为满意,纷纷投给他满意的笑容。
蒯良微笑示意后,话锋却是一转:“不过,武陵郡地势险要,叛军又多为山地作战的精锐,若强攻,恐怕损失惨重。
不如先派使者前往,以沙摩柯以及数千蛮族降兵的性命为条件,并晓以大义,若能说服他们投降,自是上策。”
刘表听罢蒯良之言,沉思片刻,然后缓缓点头表示赞同:“蒯良所言甚是,武陵郡的地形复杂,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上策之选。”
黄忠见刘表赞同蒯良的计策,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也知道这是明智之举,便不再坚持自己的主张。
刘表接着说道:“那么,谁愿意担当此重任,前往武陵郡进行谈判?”
话音刚落,杨议便起身拱手行礼道:“刺史大人,在下愿往!”
刘表满意的点了点头,杨议颇为机智,口才了得,且在荆州也颇有声望,由他出使,定能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