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纯让企业做慈善,无私地去捐款,确实有些难度。
不过,要是能在做慈善的同时,还能很好地宣传捐助企业,甚至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现在看来这似乎很简单,但能第一个提出这个想法,并且有一套完整又规范的操作流程,是非常不容易的。
当初杨晓帆还特意叮嘱王馨怡,要充分发挥省府有关部门的宣传作用。
无论是活动现场的横幅,还是报纸、电视的报道,都要重点提及本次慈善活动的赞助企业。
这样一来,既能做慈善,又能帮企业打广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很多企业自然对此非常热衷。
而做到这一点,对于王馨怡来说,是非常容易的。而且只要能做事,她一点儿都不介意打打家里的旗帜。
因此这个创意,不仅解决了困扰王强胜、张国安的难题,还让他们两个十分钦佩。
“王叔,过奖了,主要还是你们开始带的头好!”杨晓帆依旧保持着一贯的谦虚态度。
王强胜开了个头,接下来张国庆也准备说说自己的想法。他比王强胜岁数小些,有些话更好开口。
“晓帆,我们有个初步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
“张叔,别客气,有什么事,您直说就行。”
张国庆停顿了一下,组织了一下语言,“是这样,晓帆。我和王哥主要是做贸易批发的,以前到处跑,利润还不错。现在利润低了不少,而且我们岁数也大了,不想再这么奔波了,就想转型,改个行当。”
这个也非常好理解,华夏是逐步从计划经济进化到市场经济的。
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市场的流动性并不算好。这就留出了操作空间。只要肯吃苦,完全可以吃到很大的商品溢价。
比如韩雨萱现在做的服装生意,也是这个道理。
但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完善,商品流通性逐步加强,再做这样的生意,虽然还能赚钱,但利润肯定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杨晓帆对此也很了解,张国安一说他就明白了。他笑着问:“那王叔、张叔,那接下来你们准备做些什么呢?”
张国安回答得很直接:“我们到南方出差比较多,特别喜欢南方的大超市,在里面购物体验非常好。回来以后,也考察了一下,别看咱们石城这么大,还没有这样的大超市。我们就准备开一间。”
怕杨晓帆不理解超市经营的模式,张国安还双手比划着,具体介绍超市的样式以及大体规划。
杨晓帆上一世逛过无数家超市,自然非常了解,但他并没有打断张国安,还装作很感兴趣地问一些细节问题。
一番交流后,张国安感觉自己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王强胜也补充了一些内容。
然后两人都急切地看着杨晓帆,期待这个才华横溢的少年能说出肯定的话语。
因为他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不仅有了大体的计划方案,甚至都开始了一些前期工作。
然而,杨晓帆注定要让他们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