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营也没人啊,打了两年,人都快打完了,现在已经开始整编乙种师团上战场了。
至于弹药,江城会战,打空了鬼子的储备,大本营就一个近卫师团,都考虑将板垣师团撤回国内了。
板垣征四郎:好啊好啊!我赞成!
但现实情况是,新的部队还在整编,没人!
回到第三军,部队重新整编,三个主力师成立,战斗力大大加强。
想想看,三个主力师,配合一个炮兵师行动,全员就是五万多人,火炮上百门,完全是赵国忠手里最精锐的进攻力量!
而其他6个旅,配合一个炮兵师,兵力也在五万人左右,虽说战力稍有不如,但是拦住两三个师团不成问题吧?
若是到了后期,9个师全部补齐,再拉出一个炮兵师,这就是一个加强集团军啊!
第三军摩拳擦掌,修缮武器,分配弹药,开始想着鬼子占领区进行渗透,甚至打起了小规模的反击。
在进攻的过程中,老兵带新兵,如何防御炮火,如何向前冲锋,如何迅速构筑防御,等等。
战术动作在战争中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看电影上,冲锋号一吹,到处都是人。
迎着重机枪冲锋,有多少死多少。学学人李云龙,土工作业就是好办法。
打仗是门技术活,哪里适合架机枪,哪里该匍匐前进,哪里该挖掘工事,哪里该突击,这都是经验,全靠打仗来积累,这得死多少人?
理论加实践,才能快速成就一个士兵。
晚上吃饭的时候,赵国忠和政委参谋长商量编制的事情,两人当然同意赵国忠的意思,不过流程还是要走的。
“嗯,就先如此,5个师,6个旅,一个骑兵团,发到总部,让老总们帮我们看看。”
“司令,你这一封编制电报,要是发往总部,老总们会炸锅的啊。哈哈~”参谋长徐勇笑着道。
“是啊,这样的编制,估计会吓一跳。”
总部
“首长,正太根据地赵国忠来电。”一个通讯参谋跑进窑洞,对着正在思考战略部署的几位老总道。
“嗯?国忠平时都不怎么来电,今天这突然来电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还是说国忠想要打大的反击?他前些日子才把晋省闹翻天,不会现在又想行动吧?”
“咱们手里可没有多的队伍协助啊。”
很显然,司令对赵国忠的印象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寻求友军联合作战。
“哈哈,司令说笑了,这次国忠同志可不是为了此事,而是上报他们的编制问题。第三军虽说是战斗序列中,但是关于部队的编制一直没有定论,国忠发来电报,也是请示您。”
“哦?第三军编制有眉目了,快和我说说。他们敢打这么大的仗,人数绝对不少!”司令抬起头,眼中满是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