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最后为了新中国的建筑事业,全身心的奉献给了国家。
而玉华先生和其孙子梁建是好朋友,
一次十分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个图纸,
随后便死缠烂打,最终复刻了一份,经过两年的时间才将这艘船打造了出来。
这也是玉华等人第一次坐这艘船,没想到竟然意外的遇到了沈言,实在是太巧了。
几人看着秀美的西湖,品着正宗的西湖龙井,聊起了文学,
说到这,
刘振云突然想到了什么,满怀激动的说道,
“咱们要不效仿古人,也来个即兴吟诗吧。”
这个意见刚提出,就受到了玉华两人的大力赞同,
此时此景,确实很适合吟诗作对,而玉华也刚考想要考教一下沈言,
对于沈言,他还是很期待的,
毕竟,沈言曾经就作出了几首连他都自愧不如的好诗。
这时,莫严看向了刘振云笑着说道,
“振云,别藏着掖着了,你既然能提出来,想来心中已经有了腹稿了,
赶紧给我们起个头吧。”
刘振云白了一眼莫严,站了起来,
“好你个老六,我本来还打算最后出场呢。”
说着目眺远方,低头沉思了一下便开口道,
“柳阴深霭玉壶清,碧浪摇空舞袖轻。林外莺声啼不尽,画船何处又吹笙。”
一首诗诵完,玉华和莫严两人像是第一次认识刘振云似的,
睁大眼睛震惊的看着他,
良久,玉华这才扯着嗓子喊道,
“不算昂,这不算,你个老东西,这肯定不是你现在想出来的,玛德,写的这么牛波一。”
刘振云看都不看两人羡慕的眼睛都发紫的老友,
坐下之后美滋滋的喝了一口热茶,笑着说道,
“我说是我有感而发,它就是有感而发,你俩还是好好想想,怎么做出好诗吧。”
两人最终不停地骂着刘振云赖皮,脑海中飞速运转,
绞尽脑汁,想要写出一首超过刘振云的诗。
不过此时的刘振云,注意力却根本不在两人的身上,
三人已经是几十年的老友了,可以说得上是知根知底了,
有几把刷子也都清楚,三人的实力其实也都差不多,
不过刘振云这次确实是取了个巧,他前一阵子才来过杭城,
当时就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的前半部分,一直苦求后半部分而不得,
今天登船之后,突然灵感迸发,才将这首诗补全。
他当然知道,自己的两个老友写不出来了,
所以将目光放在了沈言的身上,他对沈言的那两首诗,也是十分喜欢,
还曾经研究过,虽然他不想承认,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写不出来。
“沈言,怎么样,有没有灵感?”
听到刘振云喊自己,沈言明白自己逃不过去了,看来自己又要再一次剽窃自己的老祖宗了。
当即笑着说道,
“倒是有些小灵感了。”
玉华两人听到这句话,也不去绞尽脑汁了,
纷纷坐好后,就等着沈言的作品。
沈言也没有扭捏,看着远处有些朦胧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