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 第475章 中吴十二时辰·东施效颦

第475章 中吴十二时辰·东施效颦(2 / 2)

众人皆是一怔,随即点头,不错,唐国人造得,我吴越国就造不得?

李煜要是听到这句话,估计能气得抽过去,从提出火药武器的概念开始,仅仅是改良工艺,再到制作颗粒火药,南唐投入了多少钱财、耗费了多少时间?为了筹钱,自己的太子府邸都快搬空了!

为啥要灭掉“冯党”?为啥要灭掉“江右商帮”?为啥要拉拢“十大皇商”?娘的,一个小小县令,上下嘴唇一碰,就能仿制出来“震天雷”?

所谓“无知者无畏”,这也怪不得王元之,以及苏州一众官僚。

所谓“火药”,出现于公元9世纪,也就是唐朝初期,炼丹术士的必修功课《真元妙道要略》中,正式记载了火药实验与成分,大名鼎鼎的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黄法》,还描述了详细制作过程。

所谓“爆竹”,其实最早根本就不是“火药制品”,《荆楚岁时记》记载“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南梁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爆竹”一词,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华夏先民,是真的烧竹子!竹子里面的空气,在高温之下膨胀、崩裂,发出巨大声响,被视为能够震慑邪祟。

“火药爆竹”产品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五代末期、北宋初期,倒不是火药技术多先进,而是“春节燃放烟花炮竹”的习俗得到了传播,换句话说,纸筒烟火炮竹的出现,是为了让不产竹子的老百姓,也能获得“震慑邪祟”的物品。

火药技术大突破,是在宋代中期之后了,《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中,都记载了民间“竞放爆仗,烟火腾空”的景象,宫廷也不遑多让,“元夕,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说明烟花爆竹也是宫廷庆典的重要物品之一。

唯一的问题,就是火药成分配比,能响、不代表能炸,能炸、不代表能炸的死!

钱文奉想不到那么多,他很高兴,当即吩咐:“元之,城中烟火作坊、火药材料、工匠等,交由你调度,能否仿制出来?”

王元之窃喜,立功的时候到了!

“相使放心,准备停当之后,属下立即监督制作。”

“几日?”

“三日即可!”

“好!”钱文奉面露喜色,起身吩咐道:“三日之内,苏州防御必须加固一级!所有城墙垛口、城楼、城门、水闸、暗渠等,均要有专人轮值,各级官员加强百姓安抚与动员!”

“得令!”

……

好?好个东施效颦!

众人散去,邵可迁也闷闷不乐,更心有余悸,准备回到阊门驻守之地。

偏偏碰到了丁守节,两人私交还算不错,邵可迁一咧嘴,面含苦笑,身上的箭伤,丝丝拉拉、隐隐作痛。

“邵将军,何故闷闷不乐?”

“唉,谓之,你真相信,王元之这个蠢材,能够仿制出唐军的火器?”

丁守节先是一怔,一把拉着邵可迁,走到偏僻之处。

“何故如此?”

“邵将军,你想说什么?”

“我说,唐军火器,制作精良、威力骇人,绝不会那么简单!”

“那又如何?”

“如何?若是王元之造不出……”

丁守节微微一笑,打断他的话:“造不造得出来,重要吗?”

“你这文人,就是说话云山雾罩,故弄玄虚?”

“唉,你呀……唐军火器,已经在军中造成恐慌,在这么下去,必然影响士气,如今,王元之说咱自己也能造……还不明白吗?”

自己能造?打破神话!

邵可迁瞬间明了——

钱文奉根本不在乎能不能造出来,他要让所有人相信,这玩意儿没什么神秘的,没什么可怕的!

莫非,王元之是安排好的吗?真正的目的,在于……调动城中百姓!

对于邵可迁的疑惑,丁守节不置可否,神情显得意味深长。

同样存在疑惑的,还有一个人,一个“佛法高僧”。

觉悟回到开元寺的禅房,紧闭门窗,坐立不安,心中默默祈祷,不是向佛祖,而是向李煜——

亲爱的、伟大的、光芒四射的、绝不坑我的皇帝陛下,你这次又要整什么幺蛾子,林仁肇为什么还不打进来?

最新小说: 只求道心通透 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无敌县令:我富可敌国你让我给皇帝做牛马?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 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 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阻碍大明中兴,国丈也砍,朕说的 银河乐园之特殊契约者 流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