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掠过缅甸上空时,罗素调整空天飞机姿态,几机尾朝着飞行方向,点火!
速度不断降低,高度因为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也在缓慢降低,随着速度越来越低,离心力对引力的抵消越来越小。
掉落速度越来越快,避免提前接触到大气层,罗素只能再次调整姿态。
本来机腹水平朝上,现在变成发动机机头连线,和水平面成一个十五度的夹角,让推力的分力,抵消掉重力加速度,确保在三倍音速下进入大气层。
避免高速摩擦大气,造成高温的风险。一点燃料的花费,总比顶着一千度的隔热瓦撞进大气层强。
2g的加速度,七六七零的在轨速度,经过三百三十秒的发动机推动下,终于来到了一千米每秒,在安全进入大气层速度内。
姿态发动机发动,机头朝前,如同正常的滑翔机一样,在八十公里的高度,往大气层扎。
一千米每秒的速度,在其它航天器的热障区,根本没有任何的摩擦感,机外温度传感器显示还是零下五十度。
关闭发动机,现在已经到了南昌上空,打开通讯频道:“打开雷达,进行着陆引导,目前飞行器在南昌附近。”
雷达开机,相控阵跟踪雷达直接照射到飞行员所报的位置。
”目标高度八十,速度一千!距离六百”
总指挥惊呆了,八十公里高度,速度只有一千!!!
十二分钟后,亚音速的飞机出现在航母附近,在航母周围盘旋三圈并低空通场一次后,在船尾对准甲板。
甲板的警报声呜呜响:“所有人离开甲板!!”
四条定制的阻拦索调整到了三吨飞行器档阻力,能用十吨的拉力,把三吨的飞机,空载两吨半的飞机稳稳拉住。
这路灯闪烁,天已经全黑,罗素在天上变轨加部署,飞了四圈,加上减速再入大气层,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
发动机巨大声音中,飞机没有挂钩,而是在航母十米上空大仰角靠近,来到航母中部,整个空天飞机变成了垂直状态,巨大的空气阻力把飞机水平速度减到了零。
液氧煤油发动机,通过喷嘴,喷出高速高温气体,随着节流阀减小推力,垂尾里的液压着陆支架伸出,和发动机喷嘴的凸起,形成一个三角支架。
哒!支腿触底,发动机熄火,稳稳的垂直落地。
空天飞机回收车驶入甲板,巨大的环抱形支架把空天飞机保住,确保不会因为恶劣海况而倾倒。
支架的横梯对准空天飞机出口,工作人员拧开兼顾作为空间对接的接口圆门。
只见罗素已经把安全带全部解开完了,不用他们钻进去。
罗素靠背轨道数据,格式化飞行数据,除了发动机飞行时长和飞行数据,其它如同没有飞过一样。
灯火通明的甲板,宾客和员工们见证了第一次飞行,第一次降落,虽然后面直播画面断开了。
还是很震撼,这样的降落方式,真的很新颖,比马斯克的纯粹圆柱降落安全性更加高。
如果爵士想,他可以用阻拦索降落,更加安全,只不过这样降落,可以运用于相对平整的野外,非铺装场地,对外星登陆做技术准备。
第一个拥抱,没人敢和神仙抢,一个大大的拥抱和深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