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何雨柱和丁同志共同协作,把小麦与水稻的种子悉数播撒在那块两分的农田中。
因方教授他们今晨处理小麦和水稻脱粒的工作,激发了何雨柱一个想法——设计制造一台脱粒机。
现今在广大农村,不论是处理小麦还是水稻的脱粒,大多仍保持着传统的手动方式。比如北方地区的夏收脱粒工作,这几乎耗尽了农人们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在此之前,需要准备一处打麦场,这地方要用牛或骡马拉动的大石磙碾压平坦,保证不起灰尘。待打麦场准备好后,就是麦子收获的季节。
接着,将收割的小麦用拖车运到打麦场上,再利用畜力拉着石磙重复碾压已摊平的麦秆,从而使得麦粒脱离并掉落在地面上。这时就需要用竹篙将麦秆挑起来,再用扫帚清扫地上的麦粒。清扫的麦粒需要重新在太阳下晾晒,直到彻底干燥后才能入袋存放或送往仓库。
总体来说,这个过程十分繁复且费时。通常会耗时大约二十多天至一月左右。
若能引入脱粒机,则可以大幅度缩短收获周期,实现从小型半机械化的转变,这将使收获期至少减少一半的时间。这一念头令何雨柱感到极其激动。
顺带提及,技术科室的冯科长托王秘书转告何雨柱,他们已经完整地抄录下了伊万诺夫的工作日志,现愿将其归还于何雨柱,并邀请他方便时前往领取。
离开育种基地后,何雨柱前往技术科找到了冯科长取回了伊万诺夫的工作日志。
对于何雨柱而言,这本书虽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实用性,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价值。但眼下他想要研发自己的脱粒机,这部书籍或许能提供不少灵感和知识。
领回日志后,他与冯科长稍作交流,随即离开了办公室......
似乎是因为内心深处有着明确的目标驱使,亦或者该系统的设置极为人性化,何雨柱在次日签到时竟意外获得了“【机械专家能力】”作为奖励!何雨柱喜出望外。
真可谓是正当需枕而卧之时,天上便送来了枕垫!于是,他即刻拿起纸笔,根据脑海中的构思,草图设计出了一款脱粒机的设计方案。“你这在捣鼓些什么呢?”
陈雪茹起床收拾完毕,看到丈夫低头认真绘制东西,感到非常好奇。她不明白他到底在忙着什么。
“咦,雪茹啊,听我说,昨晚我在梦里看到了一台特厉害的设备呢。”“那设备叫做脱粒机。”
“据说这脱粒机能用来处理稻谷和麦穗的脱壳工作,效率高得惊人。”
“我怕忘了,一醒来就把梦里的东西都草草地画到了纸上。”
其实,这一切不过是他——何雨柱的即兴创作罢了。
可是对于他编织的这个小谎言,陈雪茹竟信以为真。
“你说说看,你画出的这东西还真挺像是回事的嘛。”陈雪茹瞥了一眼丈夫的草图,脸上洋溢着笑意地夸奖了几句,然后继续去准备早餐。
早餐过后,何雨柱载着妹妹前往学校。接着,他自己骑向了钢铁厂。到了目的地后,便直接向技术研发部疾走去,手里紧紧攥着他所谓的梦境产物。
那天,冯主任来得有些晚。
路上遇到的自行车瘪胎小插曲拖延了不少时间。幸运的是,他找了一个修理摊点,并由一位技工帮忙解决了问题。最后,冯主任才得以赶到钢铁厂。
踏入技术研发部门的那一刹,他就注意到团队里的同事们正在热议纷纷,聚成一团讨论某个事物。
16.7%21:45回复
“吴同志,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伙儿都在干什么呢?”他语气中带着戏谑问道。
听到他的提问,小吴转身向他看了一眼,并笑着回应:“领导,你过来看一看就知道了,原来何师傅在设计构想一个全新的脱粒系统,据说能高效地完成稻麦脱粒任务,大大节约收获时长。”
冯科长大感兴趣地走近了人群中心,仔细研究起何雨柱绘制的那份脱粒机草图。看着这份图纸,冯主任的惊讶之意大增:
“何同志,不得不说你简直就是个机械方面的专家!”“你提出的设计思路十分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