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秋收(1 / 2)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百姓选择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学堂去了,叶明的教育改革也算是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期。

很快时间就到了秋天,安溪县的秋阳毒辣得很,仿佛要将大地上的一切都烤焦。然而,赵三爷却浑然不觉,他像一座雕塑一样,蹲在地头,舍不得挪动一步。

他那双粗糙的大手紧紧地捧着一把沉甸甸的麦穗,仿佛那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宝物。他的手指头微微颤抖着,就像风中摇曳的狗尾巴草,显示出他内心的激动。

"娘咧!这……这得有一斤半!"赵三爷的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发颤,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手中的麦穗。

往年这个时候,他家的麦穗能有半斤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而现在,这一把麦穗竟然有一斤半!

就在这时,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传来,原来是铁柱爹赶着铁蚂蚱播种机从田垄上驶过。

那铁爪子刨出的沟槽里,麦种和黑乎乎的颗粒混合在一起,这些黑乎乎的颗粒正是叶明捣鼓出来的"肥田丹"。

这种肥料是叶明用粪肥和硝石粉混合发酵而成的,据说可以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远处的官田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麦浪翻滚,麦秆粗壮得足以当作擀面杖使用。赵三爷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慨。

打谷场上,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地响着,仿佛在演奏一场欢快的乐曲。春妮那脆生生的报数声在打谷场上空炸开:"第三生产队,亩产四百八十斤!"这个数字让在场的人们都兴奋不已。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小丫头春妮正稳稳当当地坐在一丈高的麦堆上,宛如一个小小的女王,俯瞰着下面忙碌的人群。

她的膝盖上摊开着一本崭新的账本,那纸张洁白如雪,仿佛在诉说着它的纯洁与重要性。

春妮手中的炭笔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在纸上飞快地舞动着,每一笔都像是跳跃的音符,充满了活力和节奏感。随着她的笔触,火星子不断地从纸上飞溅出来,仿佛是她的思绪在燃烧。

然而,与春妮的轻松相比,底下那些打算盘的老账房们可就没那么淡定了。

他们的眉头紧紧皱起,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一层细汗。他们手中的檀木算盘在春妮的“复式记账法”面前,简直就像是老牛拉破车一样,显得缓慢而笨拙。

马记粮行的掌柜更是焦急万分,他像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墙角缩成一团,眼睁睁地看着官仓的账本厚度越来越厚,已经超过了自家的三倍。

“这不对啊……”李大爷喃喃自语道,他的手紧紧掐着手里的麦穗,似乎想要把所有的不满和焦虑都发泄在这小小的麦穗上。

他家田里的麦子毫无生气,蔫头耷脑的,就像是遭受了一场可怕的瘟疫。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当初他为了阻挠新的播种方法,故意没有使用叶明发的抗旱种。如今,他的收成甚至连官田的三成都不到,这让他懊悔不已。

另一边的叶明蹲在新修的螺旋粮仓顶上,看佃户们扛着麻袋走九宫步。这粮仓是他按八卦图设计的,通风口藏着温度计,墙缝里嵌着防虫药囊。最绝的是地板上布满活板机关,粮商想玩"大斗进小斗出"的把戏,保准摔个狗吃屎。

"爵爷!"武明堂举着铁皮喇叭喊,"第七仓满啦!"声儿还没落,春妮带着童子军冲进仓门。孩子们人手一把特制量尺,尺身刻着防伪刻度,往粮堆里一插就知道深浅。

铁柱突然从麦堆里钻出来,头顶粘着麦壳喊:"叶先生!陈家伙计在东南角撒药粉!"他手里攥着包发霉的麦种——正是陈家要往官粮里掺的劣等货。

叶明听闻,眼神一凛,立刻从粮仓顶上跳下,快步走向东南角。

此时,那陈家伙计正鬼鬼祟祟地撒着药粉,妄图以劣充好。

叶明走到他面前,冷冷说道:“好大的胆子,竟敢在官粮里动手脚。”那伙计吓得脸色煞白,双腿一软便跪了下来,颤抖着说:“叶……叶大人,是东家让我干的,我也是没办法啊。”

最新小说: 抗战:铁血铸山河 汉末袁尚:揽尽江山与美人 大宋祖王爷 水浒风起独龙岗 草原铁骑,生化大军 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 秦朝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