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低头不语,唯有贾玌神色如常,腰间的尚方剑隐隐透出一股肃杀之气。
就在众人沉默之际,一直静静站在一旁的贾玌向前踏出一步,双手抱拳,朗声道:“陛下!”
这一声如惊雷乍响,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朝堂上的文武大臣纷纷侧目,心中暗道:
“来了,居然真的如此之快!!!”
“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庆帝望向贾玌,嘴角微微勾起,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以及——炽热!
“贾爱卿但说无妨?”
贾玌上前一步,双手微拱,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
“陛下,微臣窃以为,王子腾总兵之谨慎,固有其理,然面对清国之狼子野心,一味固守,恐非长久之策。
我大庆国力强盛,府库充盈,甲兵犀利,尤以神策、天策、玄策三营,经年累月,精兵强将,士气如虹,皆愿为国捐躯,建功立业。此乃检验我大庆军力之时也。”
言及此处,贾玌稍作停顿,目光扫视朝堂,见群臣皆凝神倾听,遂继续陈词:
“清国猖獗,朝鲜危急,辽东故土,沦丧已逾十载,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局势危急,不容小觑。
微臣曾立誓,五年之内,必复辽东。今时机已至,恳请陛下恩准,微臣愿率三策营将士,北伐清国,光复辽东!”
此言一出,朝中文武百官再也忍不住,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次辅李青松率先站出,高声附议:
“陛下,贾大人提议兴兵北伐,实乃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之举,臣附议!愿全力支持贾大人,共襄北伐盛举!”
王宽紧接着跨前一步,朗声道:
“臣附议!粮草军需之事,臣定妥善筹备,绝不让前线将士有后顾之忧!”
李毅神情振奋,大声道:“臣附议!”
忠靖侯史鼎抱拳,语气豪迈:“臣附议!”
陈守年快步上前,激昂道:“臣附议!”
保龄侯史鼐拱手,神色坚定:“臣附议!”
果勇侯杨显大声呼应:“臣附议!”
兵部侍郎林如海从容出列,躬身道:“臣附议!”
......
瞬息之间,凡新皇一脉明面上的支持者纷纷表态,齐声附议,朝堂之上,一片激昂。
庆帝见殿内此等情形,哈哈大笑,脸上露出一抹畅快的笑容,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道:
“好!好一个贾爱卿!朕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朕早就盼着这一天,如今时机成熟,朕准你所请!”
说着,庆帝站起身来,目光炯炯地扫视朝堂,高声宣布:
“朕任命贾玌为北伐大将军,总领此次北伐大军,节制辽东各路兵马。
凡辽东军政事务,皆由神武侯贾玌全权处置,朕赐予你先斩后奏之权,务必让清国知晓我大庆之威严!”
庆帝神色肃穆,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后的巨大屏风上绘着山河社稷图,彰显着大庆的威严与辽阔疆土。
殿下两侧,文武百官整齐排列,鸦雀无声,整个奉天殿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息。
光复辽东乃是两位皇帝钦点的,不可违背,而且这等情况明显是新皇一脉早已做好的计策,谁敢在此刻出声反对,那...
便是太上皇一脉之人此刻也是默不作声,任由事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