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帝微微点头,夏守忠会意,悄然退下,顺手带上了房门。
此时,偌大的御书房内,仅剩下庆帝与黄兴两人。
黄兴见四下无人,向前一步,压低声音道:
“陛下,在清国使者尚未抵达京城之前,臣便察觉到一些异样动静。
朝中不少文武百官,尤其是忠顺亲王、义忠亲王乃至首辅张荣等人,近期频繁接触一些形迹可疑之人。
这些人行动诡秘,行踪不定,显然是在暗中策划着什么。”
说罢,语气愈发凝重:
“臣起先不以为意,但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些人与清国使者穆尔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今日朝堂之上,臣亲眼见到穆尔泰之后,心中更是隐隐顿觉不安。”
庆帝听完黄兴的陈述,脸色依旧阴沉,但眼中却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
他缓缓坐回龙椅,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
接触的三方势力,都是与庆帝不对付的,莫不是真要不顾及光复辽东大计,也要从中获利吗!
片刻后,庆帝抬眼看向黄兴,语气严肃:
“黄爱卿,你既然察觉到这些异样,可曾有依据?”
黄兴闻言,微微低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陛下,臣目前并未掌握确凿的证据。
这些人的行动极为隐秘,且背后似乎有高人指点,臣虽多方查探,但始终未能抓住他们的把柄。
然而,臣的直觉告诉臣,此事绝非表面看起来那般简单。
穆尔泰此次求和,恐怕只是幌子,背后必有更大的阴谋。
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此事若不及时查清,恐对我大庆国本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黄兴的话音落下,御书房内一片寂静,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般。
庆帝并未因黄兴的直言而发怒,反而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他深知黄兴为人谨慎,若非有十足的把握,绝不会在御前如此直言不讳。
“哈哈哈哈......!”
突然,庆帝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御书房内回荡,显得格外突兀。
黄兴被这突如其来的笑声弄得手足无措,心中不禁一紧,连忙低下头,不敢直视庆帝。
庆帝笑罢,目光锐利地看向黄兴,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与冷意:
“黄爱卿,你这一番话,倒是让朕小瞧了他们。
朕原本以为,他们即便再如何与朕不对付,至少也会顾及北伐大计,顾及大庆的国运。
他们宁愿北伐失败,宁愿辽东永陷敌手,也要从中获利,也要与朕作对!
真是好胆量,好手段!
哈哈哈哈....”
黄兴闻言,心中一震,连忙拱手道:
“陛下,此事尚未有确凿证据,臣也只是猜测。或许……或许他们并未有此意,只是臣多虑了。”
庆帝冷哼一声,挥手打断黄兴的话:
“你不必为他们开脱。
虽未掌握确凿证据,但他们的心思,朕岂会不知?
忠顺亲王、义忠亲王,哪一个不是心怀鬼胎?
他们巴不得朕在北伐中失利,好借此机会削弱朕的威望,甚至取而代之!
可是在让我意想不到的,居然连父皇也会在其中,要知道这北伐光复辽东,也是他心之所愿!”
庆帝说完,眼中杀意绽放,语气森然,仿佛整个御书房内的温度都骤然降低了几分。
他缓缓起身,背负双手,目光如刀,声音冰冷:
“既然他们如此不顾及大局,那朕也不必再留什么情面了...!
你继续暗中调查,凡是牵扯到其中的人,无论身份高低、无论对错,一律严密监视。
待时机成熟,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天子一怒,伏尸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