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目送小旗官离开,微微叹了口气!
“已经丑时了,看来今晚是睡不着了!”
整理好衣冠,披上一件深色的斗篷,快步走出书房。夜风微凉,吹动他的衣角。
“备马,立刻进宫!”
黄兴对守在门外的亲信随低声吩咐道。
亲信随不敢怠慢,连忙牵来一匹快马。
......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亮,大庆皇宫的奉天殿外,文武百官已陆续抵达,准备参加早朝。
随着钟鼓声响起,百官依次进入奉天殿,分列两侧,肃立等候。
庆帝身着龙袍,头戴冕旒,缓步走上御座,目光冷峻地扫视群臣,神情中透着一股无形的威严。
“众卿平身。”
庆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
百官齐声谢恩,随后起身,各自站定。
庆帝微微抬手,示意朝会开始。
礼部尚书周凯穆上前一步,朗声道:
“启禀陛下,按照惯例,今日朝会伊始,需确定首要议题。
昨日清国使者穆尔泰前来求和一事,已在朝堂上下引起诸多讨论。
臣以为,此乃当前关乎国家局势的要事,故提议将清国使者穆尔泰求和之事作为今日首要议题,还请陛下定夺,并请诸位大臣各抒己见,共商国事。”
话音刚落,对昨日的穆尔泰进宫并未多言的几位大臣,今日却显得有些迟疑。
尤其是太上皇一脉之人,眉头微皱,目光闪烁,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而新皇一脉,又似乎得到了什么不得了的消息一般,一个个也都是面色阴沉如水!
兵部尚书李毅率先出列,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清国此次求和,虽表面诚意十足,实则包藏祸心。我军当继续北伐,彻底收复辽东,以绝后患!”
李毅的话音刚落,昨日还主张和谈的几位大臣,今日却纷纷沉默不语,甚至有人低头避开庆帝的目光,显然不敢再轻易表态。
史鼐和史鼎对视一眼,史鼐出列道:
“陛下,臣赞同李尚书的观点。清国此次求和,不过是为了暂缓贾都督的攻势,以求喘息之机。当继续命北伐大将军施压,迫使其彻底臣服!”
庆帝微微点头,目光扫过群臣,淡淡道:
“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朝堂上一片寂静,昨日还积极发言的几位大臣,今日却仿佛哑了一般,无人敢轻易开口。
这时,张荣缓缓出列,语气中带着几分谨慎:
“陛下,臣以为,清国此次求和,虽未必真心,但若能借此机会,暂时缓解辽东战局,也未尝不可。
毕竟,北伐耗费巨大,若能以和谈之名义,行缓兵之计,或许能为我军争取更多时间。”
张荣的话音刚落,常翰飞也出列附和道:
“陛下,张首辅所言极是。
清国虽屡遭重创,但其手中仍有十数万可战之师,若贸然继续北伐,恐有损我军元气。不如暂且和谈,以观后效。”
庆帝面上依旧平静,淡淡道:
“两位爱卿所言,倒也有理。不过,兵部尚书李爱卿所言也不无道理。
清国此次求和,虽表面诚意十足,但极可能是缓兵之计,意图借此机会重整旗鼓,反扑我军。”
说罢,目光望向常翰飞和张荣二人:
“既然清国愿意俯首称臣,那更应率先拿出诚意来,否则朕难以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