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直接去遗址吧,步行,锻炼身体,哈哈哈。”说着,带队往山上走去。
我陪在他身边,边走边说:“村里的老人常说,玉阳观曾经是这片土地上的精神寄托,它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变迁,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记忆。而现在的情况是,随着时光的流逝,玉阳观在战火与岁月的侵蚀下,渐渐只剩下了一片荒芜的遗址,杂草丛生,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这不是来给你鼓劲了吗,等重建起来后,一切都就好了。”
当我们一行来到玉阳观遗址时,周围早已围满了村民。老人们拄着拐杖,眼中满是期待;年轻人则神色兴奋,交头接耳地讨论着。
龙柏昌面带微笑,向村民们挥手致意,随后便专注地观察起遗址的每一处细节。文旅局的负责人拿着相机,不断地拍照记录,时而蹲下身子,仔细查看一块古老的基石;宗教事务局的负责人则在一旁认真地翻阅着手中的资料,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寻找着与玉阳观历史相关的蛛丝马迹。国土资源局的负责人站在稍远处,眉头微皱,眼神在遗址的土地上逡巡,心中估算着土地的面积、地质状况等一系列专业数据。农业农村局的负责人则与几位当地的老农攀谈起来,询问着村子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及玉阳观遗址周边土地的利用现状。环保局的负责人拿着专业的检测设备,对周边的土壤、水质进行着初步的检测,确保重建工作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龙书记一边观察,一边与身边的专家轻声交流。
“万书记,从这些残留的建筑构件来看,玉阳观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一位考古专家模样的人说道。
龙柏昌微微点头,目光落在一处雕刻精美的石梁上,上面的花纹虽然历经风雨,但依然清晰可辨。看着石梁,龙书记感慨道:“当年,这里该有多么昌盛,一定要重建起来,恢复当年的繁荣景象。”
随后,龙书记来到村民中间,与他们亲切交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领导啊,玉阳观对我们村太重要了,它是我们的根,我们盼着能把它重新建起来,让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再焕发光彩。”
龙书记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安慰道:“大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认真对待这件事的。”
周围的村民们纷纷点头,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对重建玉阳观的热情和期待。
“要是玉阳观能重建起来,说不定能发展旅游,让年轻人都回来。”一个年轻的村民说道。
“是啊,而且重建玉阳观也能让我们村的文化传承下去,不能让这些老祖宗的东西就这么没了。”另一位村民附和道。
龙书记听着村民们的话语,心中深受感动。他深知,重建玉阳观不仅仅是修复一座建筑,更是重拾村民们的精神家园,带动村庄的发展。于是,他当场指示镇党委书记俞大海:“一定要全力配合好专家做好调研工作,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要给予充分的支持,为下一步的重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俞大海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还是连忙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