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的球服,也是于斌磊来了以后,大家集资托于斌磊的爸爸买的。红蓝两种颜色的球服,在以浅灰为主色的球场上,显得格外鲜明。球场上的欢呼声,场下观众的加油声,很容易透过玻璃窗,传进教室里。
一般的时候,为了杜绝窗外的噪音,教室后面窗户上的窗帘,都是紧闭着的。只有周五的自由活动时间,因为是自己班的同学打球,教室里后面窗户上的窗帘才会打开。
球场刚建成的时候,只有几个学生站在窗边看,多数女生都还是在座位上写作业。只是窗外激烈的战况,窗内欢呼雀跃,还有外面那震耳欲聋的加油声,教室里根本没有办法写作业。勤奋努力了一星期,抽一节课的时间打(或看)一场球,让过度紧张的脑神经松弛一下,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除了几个学习特别下功夫的学生,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进了观战的行列。起初,学生们是聚在后窗户前观看,后来随着观战的学生增多,教室里后面的三个窗户前就站不下了。于是就有学生走出教室,到球场上观看比赛,呐喊助威。
三姑学习好,但不属于特别用功的那种,所以,每周五的篮球比赛,她是每场必看。起初,站在教室后面的窗户前,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还没开始上课,她就站在后窗户边最好的位置,等着观看比赛。后来人多了,窗户边挨挨挤挤的看比赛不舒服的时候,三姑是第一个走出教室,去球场边上看球赛的。
自从有了新的篮球场,来看打篮球比赛的,不仅仅是我们班的同学,更是有整个学校的学生。所以每次自由活动课的篮球比赛,篮球场上都是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的同学,个子小力气小的同学,来的晚了,就是跳着脚也基本都看不到了比赛的场面,只能在外围听着里面学生的欢呼或叹息。
比如今天,三姑本来是想下课了上个厕所,然后就来球场上占位置看比赛的。只是在厕所里的时候,碰到大姑,大姑有事情急着出去,打发三姑去收她晾在外面的被子。要是晾晒的是衣服,到晚上收也可以,但是被子,必须得在太阳还好的时候,趁热收回来。
三姑虽然一路都是跑着的,回来还是晚了,球场上已经筑成了一道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三姑紧紧地攥着拳头,皱着眉头,踮着脚尖,看到的还是黑鸦鸦的一溜后脑勺。眼看着今天看不成比赛了,三姑有点垂头丧气的转过身,想去教室里搬个凳子坐在后窗户前听比赛。三姑刚走到教室门口,迎面碰到正从教室里出来的王秀珍。
“刘清素,你怎么不去看打篮球了?”
三姑的个子不高,更不能从别人的头顶上看过去。比赛就要开始了,三姑这个时候回来,再去肯定挤不进去看比赛了。
王秀珍这一问,三姑的脸立马就苦了起来:“甭提了,我下了课就要去占地方的,正好碰见我大姐叫我去收被子,我收了被子回来,球场上就都是人了。我蹦起来跳起来都还是没有看见里面,猫着腰也挤不进去,只好回来听听了。”
“在教室里听有啥意思,咱俩出去转一圈溜达溜达吧,我听说学校后边那个苹果园开园了,现在两毛钱一斤,咱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