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雷木成功将那条巨大的金枪鱼带了回去,这鱼当真是巨大无比,足有二十多米长,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鲸鱼呢,迪西斯特这艘船好悬放不下。
这会儿迪西斯特也将被海浪卷过来的落水者救了上来,这些人穿着打扮和九州人士差不多,
迪西斯特也问了他们的来历,这些都是倭人,也就是九州东边的那个岛国人,是出海做生意的,
结果迷失了航向来到这里,也不知道回去的路,就这么乱飘,飘到了这里,
得亏路上遇到过不少岛屿有人居住可以补给,不然早就饿死了。
正巧迪西斯特去过岛国,懂一点那里的语言,不然还真不好交流。
对此雷木瞬间没啥兴趣了,死不死谁儿子,又不是九州人,爱咋咋地,索性就让迪西斯特看着办。
迪西斯特也是秉承着海盗的一贯作风,让这些人说说都带了什么货物,有多少金银财宝,
一会儿等风平浪静了好去打捞上来,反正有雷木这个大佬在,管他有没有海怪呢。
相比较于这些倭人,雷木注意到这里面还有一个特殊的人,是一个和尚,
一身白色僧袍,头上没有戒疤,观其样貌大概二十来岁,但一身登天境的修为难说其真实年龄具体是多少。
雷木自然不好意思在佛门弟子面前片生鱼片吃,收起那条大鱼以后走到这僧人面前双手合十行了个佛家礼。
“这位师傅,从哪里来啊?看您这穿着打扮应该不是倭人吧?”
这僧人也很客气,连忙还礼说:
“贫僧名叫摩诃萨,乃是天竺人士,幼年时跟随师父去了九州福地,在梁州长大。
先师圆寂以后贫僧游历九州,偶然机会跟随一青州客商前往了倭国,后又跟随倭国商队出海想要游历四海。
却不成想在此处遭遇如此浩劫,此番多亏施主施以援手,贫僧感激不尽。”
摩诃萨,即梵语moha^sattva的音译,意为大心或大有情,指有作佛之大心愿的众生,亦即大菩萨。
这名字不一般,甚至有点……
传说这个是释尊因位修菩萨行时之名,释尊是谁?那可是释迦尊者,释迦摩尼佛啊!佛祖的曾用名!
见雷木表现得如此错愕,摩诃萨连忙解释:
“少侠应该对我佛门有所了解,我自是不敢亵渎我佛,取这个名字只是想要修行,以此勉励自己,修行成佛乃我之大愿。”
“原来如此,看大师一身登天境的修为,也甚是了得,若是刚刚大师出手,
那几条大鱼想来翻手可灭,不知大师为何不出手呢?”
雷木倒是懒得纠结名字的问题,他更好奇一向以慈悲为怀的僧人为什么要看着船被鱼撞碎,
那么多人落水可是死了好几个呢。
“唉……”
摩诃萨一声长叹,似乎是不知何如解释,沉默了许久才对雷木说:
“贫僧惭愧,悟不得我佛真理,那些大鱼想要进食,盯上了船上的人,
天地自然如此,本就是捕食天性,我若出手伤了那些鱼的性命岂不是妄造杀孽。
同为自然生灵,岂有贵贱之分?究竟是人命贵重还是鱼命贵重?
可因我一时犹豫,那么多人葬身这茫茫大海,鱼之性命我亦未能保住,我这佛修的当真是……唉……”
又是一声长叹,摩诃萨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其身上隐约出现了一丝丝魔气,这是被心魔所困啊!
其实这年轻僧人在九州之地也算是小有名气,特别是在梁州北部一带,
不少百姓和修行者都知道他,其为人有大智,大勇,大无畏之品格,
佛法高深,性格温和,常常帮助他人不顾自身安危,一心向佛其心坚定。
但唯一有一个缺点就是太过于执着向往那西方极乐净土。
俗话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按理来说以他的佛法修为,肯定知道“只要一片赤诚,灵山就在脚下”的道理,
可偏偏他就是放不下,甚至舍弃了自己本来的名字,学着释尊修行时,也叫摩诃萨,难怪会诞生心魔。
“先不说这个了,还是找个地方落脚吧,我要回九州,你是继续在海外游历还是搭个伴一起回去?”
各有各的命,这种事情雷木是帮不上忙的,心魔这玩意儿就没靠外人的,索性就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谁承想这时候又是一阵怒涛翻涌,迪西斯特大骂一声“厚礼蟹”!
船上众人只觉得身体失衡东倒西歪,强大的涡流带动着船体开始旋转,这他娘又是哪来的漩涡?!
雷木也被整烦了,飞身而起来到船尾使出全力将船身推出了漩涡范围,
可正当他想离开的时候,旋涡中心伸出来一只长满吸盘的触手,在漩涡中心隐约能见到一个模糊的巨大人影,
那人影只是大概轮廓,并没有四肢,身上长着一根根触手,这形象,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克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