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的碎催!真以为长了几根触手就是克总了?”
雷木扛着神雷令在空中一挥,蓝色雷龙从令旗中飞出,反正这儿也没有禁止电鱼的牌子,干丫挺的!
那巨大怪物似乎也知道自己不是对手,连忙缩回海底深处。
雷木也没想赶尽杀绝,将其击退以后就回了船上,然而此时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摩诃萨那锃亮的大光头上出现了黑色的刺青文身,那形象是……魔王波旬!!!
摩诃萨也知道自己现在情况不妙,赶紧盘膝而坐口念《阿弥陀经》,
周身佛光涌现,宛如一轮烈日,照的船上其他人都有些睁不开眼。
“好强的愿力!万一压不住心魔发起疯来我也没把握能保护船上的人。”
雷木这次很是果断,看到远处有一个海岛,赶紧对迪西斯特说:
“船长!我先把他送下船,你们跑远一点!”
说罢,雷木脚踏风雷一个闪身来到摩诃萨的身边,抓住他的肩膀带着他腾空而起,
几个呼吸的时间就来到了那座海岛之上。
简单的用神识扫了扫,这岛上虽然大,但光秃秃的没有什么生灵,就连树木都没有,
一会儿要真打起来也不至于畏首畏尾。
将摩诃萨放在地上,雷木后退几步在地上画了个符阵,这阵法可以隔绝炁的波动,
主要是防止附近有什么魔族的人闻着味儿过来。
此时,摩诃萨的精神识海中。
黑色的天空,血色的烈阳,以及被红日映透的云朵,这云本是灰色,但是被这血红的日头一照就成了暗红色。
一身白色僧袍的摩诃萨正盘坐于空中,不断的念诵着经文,在这里他的头顶没有出现天魔王波旬的刺青图案,
但魔王波旬此时就坐在他的对面!
传说魔王波旬乃是印传佛教中所说之魔王,意译杀者、恶物、恶中恶、恶爱。指断除人之生命与善根之恶魔,
此魔王常随诸佛及诸弟子,企图扰乱他们的修行。
据《杂宝藏经》记载,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欲来恼佛缘昔如来在菩提树下。
恶魔波旬,将八十亿众,欲来坏佛。至如来所,而作是言,瞿昙汝独一身何能坐此。
急可起去,若不去者,我捉汝脚,掷着海外。佛言,我观世间,无能掷我着海外者,
汝于前身,但曾作一寺,受一日八戒,施“辟支佛”一钵之食,故生六天,为大魔王,
是六欲天中他化自在天天主,所以波旬又被称为“第六天魔王”。
逆佛乱僧时,波旬会借用多种变化手段。如化身年少、大龙、少壮婆罗门像、大牛、壮士大身,
或施以碎石、蒙蔽阿难等魔法;在《中阿含经》的降魔经中,波旬是化为细形而潜入大目犍连尊者腹中的;
有时波旬会直接以魔力动乱梵志心意。在《杂阿含经》卷三十九中,
波旬的三个女儿爱欲、爱念和爱乐也来到佛面前进行娆乱。从策略上讲,
其对佛及其弟子可谓软硬兼施,极尽威吓利诱、诓瞒误导之能事。
如《杂阿含经》卷三十九波旬“执大团石,两手调弄,到于佛前,碎成微尘”,
及“化作大龙,绕佛身七匝,举头临佛顶上,身如大船,眼如铜炉,舌如曳电,出息入息若雷雹声”等,
这是使用威吓的策略。再如波旬对佛说“大修苦行处,能令得清净,而今反弃舍,于此何所求?
欲于此求净,净亦无由得”,这是以极端苦行来误导正修行。
而有时波旬看似来称赞佛,实是威逼不成,而改为打“糖衣炮弹”:
“如是,世尊!如是,善逝!今可作王,不杀生,不教人杀,一向行法,不行非法。世尊!今可作王,必得如意。”
佛家讲究的是断欲修心,导人向善,以大愿力感化世人,让世间人摒弃恶念,控制欲望。
而波旬则不同,他乃是魔王,魔的概念就包括扰乱他人修行,不顾一切纲常伦理秩序,为所欲为行世间一切事,
认为人心本恶,既然人天生就有欲望,那便应该顺应天道安排,
不要拒绝欲望,要大胆的去放肆追求欲望,何必在乎什么伦理道德。
还有一种说法,据记载,在大多数佛门弟子心中,波旬的意义在于诱惑与考验,名为魔王。
传说波旬也听过世尊讲法,还证到了须陀洹果,所以可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均可教化。因曾见佛闻法,善根已经种下,未来必须会成熟。因此,待到机缘成熟时,波旬也会成佛。
他之所以走魔王这条路线,实际上是来考验人的。看看能不能抵抗得了他的威逼利诱,过关斩将,从而一步步修炼成佛。
当然了,至少在摩诃萨眼中,波旬就是一个坏人修行的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