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川急得冷汗直冒:“陛下!您想想,真有仙丹,前朝帝王怎会没发现?那些丹药实则是穿肠毒药。若您因服丹药身体有恙,江山不稳,百姓又该如何?当务之急是治理国家,让百姓富足,这才是正道啊!”
皇帝听了,脸上露出犹豫之色。
赵云川见状,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便趁热打铁:“陛下,修仙之道,重在修心积德。陛下勤勉治国、造福百姓,便是无上的大功德。”
皇帝沉默许久,终于长叹一口气:“罢了罢了,赵爱卿所言极是,是朕糊涂了。”
赵云川闻言,暗暗松了口气,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他发誓,以后再也不给皇帝讲这种修仙的故事了。
赵云川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也想为这里的人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
如今身为皇帝的侍讲,每日给皇帝讲故事成了他最重要的任务,他深知这个身份责任重大,每一个故事都可能影响皇帝的想法,进而改变这个时代。
这几日,他左思右想,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对,就讲这个!”
赵云川兴奋地一拍大腿,这不仅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背后还蕴含着促进交流、开拓视野的深远意义。
他坐在书房里,紧闭双眼,在脑海中使劲梳理剧情,那些关于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乘风破浪驶向远方的画面如同电影般不断放映。随后,他迫不及待地铺开纸张,奋笔疾书。
不仅如此,他还能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添加一些别的东西,比如说土豆、红薯、西红柿等等,还有牛痘水泥之类的,都可以借着这个故事说出来。
皇帝近日被朝中繁琐事务缠身,处理完堆积如山的政务后,终于得闲,他想起已有好些日子没听赵云川讲故事,便连忙命人宣其进入御书房。
赵云川接到旨意,立刻带着精心准备的讲稿匆匆进殿。
行过叩拜大礼后,皇帝笑着说道:“赵爱卿,多日未见,朕可盼着听你讲新奇故事解解乏。”
赵云川恭敬回道:“陛下,今日微臣要讲的,是一段震撼古今的航海传奇——郑和下西洋。”
郑和?
没听过!
皇帝饶有兴致,往前探身,目光紧紧锁住赵云川,问道:“郑和是谁?他为什么要下西洋?”
站在一旁侍奉的太监李安,听到皇帝的疑问,耳朵瞬间竖了起来,心里也犯起嘀咕,好奇这郑和到底是何方神圣。
赵云川恭敬地行了一礼,沉稳答道:“陛下,郑和是个太监。”
这话一出口,李安手里正轻轻拂拭着的拂尘猛地一抖。
他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嘴巴微微张开,心里嘟囔:“什么?太监还能当话本子里的主角了?这可真是闻所未闻。”
他满脸疑惑,却低着头不敢抬起来。
赵云川像是没注意到李安的反应,神色庄重,语气中满是敬重,继续说道:“陛下,他是个伟大的太监。”
皇帝一听,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原本随意搭在扶手上的手不自觉握紧,追问道:“哦?一个太监,如何担得起‘伟大’二字?赵爱卿,细细讲来,朕倒是要好好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