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来到宏耀村寨田地时,村寨里正正在组织寨民收获土豆。
看到韩浩到来,村寨里正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兴奋的说道:“中郎将大人,土豆已经收获不少了,目前大概有五千余石。”
韩浩听后非常满意,对村寨里正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村寨里正腼腆地笑了笑,继续低头干活。
韩浩看着成片的土豆田地,目前只采收了四分之一左右。
据此推算,全部收获后,大概能有两万石的土豆。
这是何等的丰厚收获啊。
“哈哈,真乃天助主公也!”
他豪情万丈地宣告,以五百人和少量的牲畜,开垦出百余顷的荒地,竟然收获了两万的土豆,这简直是神话般的丰收。
尽管五千石的产量看似微薄,但这足以供应五百人五年的口粮。
需知,这只是柳高城一个屯田点的收成。而类似这样的屯田点,柳高城共有十处。
因此,单是土豆这一项,幽州的总产量就能达到二十万石。
这仅仅是首次种植的成果,考虑到荒地开垦有限,经验尚浅,待到明年复耕时,无论是单位面积产量还是总产量,都必将迎来质的提升。
韩浩的目光转向另一片田地,那里种植着另一种高产作物——玉米。
硕果累累,已经长到人高的玉米植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跳着欢快的舞蹈。
望着这两片田地,韩浩仿佛看到了幽州未来粮草丰盈、繁荣昌盛的景象,心中热血沸腾。
他满怀感慨,一头扎进了土豆收获的喜悦之中。
人多力量大,大家齐心协力,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在田野间忙碌。
终于,在夕阳的余晖映照下,所有的土豆,都被收获入库。
夕阳如血,一群人簇拥着最后一批土豆,浩浩荡荡地向柳高城进发,仿佛押送着一批珍贵的宝藏。
而此时,已经回到柳高城的枣祗,望着粮库里堆积如山的土豆,忍不住放声大笑,笑声直冲云霄,如同胜利的凯歌般响亮。
韩浩看着枣祗那欣喜若狂的样子,嘴角也不禁上扬。
他的内心,又何尝不是同样的激动呢?
张泛得知粮食喜获丰收的消息,尽管早有预期,但仍然喜不自胜。
在他的治理下,农业蓬勃发展,商业持续繁荣,各地的学堂,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如此大好的局面,若是不大肆宣传,那岂不是如同锦衣夜行?
在张泛的指导下,由蔡邕和张懿等大儒主办的,每旬日出一期的征北军邸报,已然是上到各级官员,下到黎民百姓,争相抢购的读物了。
内部政通人和,农业和商业大有可期,预计最多再有三年的时间,张泛便不会再为粮草军需而担忧。
如此一来,他便能将注意力,转向依旧盘踞在塞外草原上,那曾经不可一世的鲜卑族。
虽然鲜卑已然不如之前那般强大,似乎没有太大的威胁,但是猛虎卧榻之处,岂能任由它人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