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雁门关的雾凇,叶明站在校场边缘,望着士兵们操作新式投石机将石弹精准送入三里外的标靶区。
青铜齿轮咬合的咔嗒声与绞盘转动的吱呀声交织成奇特的韵律,让他想起前世工厂里的自动化生产线。
";叶大人!";满脸炭灰的年轻工匠捧着个木匣跑来,";您要的雪橇改良部件做好了!";
叶明掀开匣盖,里面整齐排列着二十套精钢打造的滑轨连接件。他拿起一个对着朝阳查看,这是掺了炭的精铁,足以抵御漠北的极寒。
";比预计的早了三日。";叶明满意地点头,手指抚过部件上精细的螺纹,";告诉铁匠坊,这个月的煤贴翻倍。";
巳时三刻,叶明亲自为顾长青演示最后一项改良。校场中央架设着一台怪模怪样的器械:主体是缩小版的投石机,却配着雪橇的滑轨,底座还装着四个可收放的铁轮。
“顾叔,这次新改进的‘雷神之子’,可是我费了不少心思啊!”叶明一边转动着调节螺杆,一边向顾长青介绍道,“这玩意儿不仅攻城时可以拆解运输,方便快捷,而且在雪地战中还能当作雪橇使用呢!”
叶明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松开绞盘。只听得“嗖”的一声,改良后的弹簧组如同一头被激怒的巨兽,发出悦耳的嗡鸣声,瞬间将那重达三十斤的石弹送上云霄。
石弹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然而就在它即将到达最高点时,突然发生了惊人的一幕——弹体在半空中猛然裂开,数以百计的锋利铁蒺藜如天女散花般洒落下来,如同一场钢铁暴雨,狠狠地砸向雪地。
眨眼间,雪地上便被这些铁蒺藜钉出了一个完美的圆形,仿佛是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精心雕琢而成。
顾长青站在一旁,他那满脸的络腮胡上早已结满了冰碴,但这丝毫掩盖不住他眼中的惊叹之色:“他娘的……这玩意儿简直太厉害了!有了它,咱们的战斗力起码能提升好几倍啊!”
叶明微微一笑,从怀中掏出一本蓝皮册子,递给顾长青:“这是操作手册,您收好。里面详细记录了‘雷神之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尤其是第七页标注的温度补偿系数,一定要特别留意。如果气温过低,就需要适当减少装药量,以免出现意外。”
";北戎王庭的情报都在这里。";他点了点一个铁匣,";顾慎训练的十二只信鸽能穿透暴风雪,腿上绑的是防水信筒。";
顾长青突然按住图纸一角,目光凝视着叶明,语气略带惋惜地说道:“真不再留半月?开春就要总攻了,你这一走,怕是会错过这场重要的战役啊。”
叶明似乎早有预料,他从怀中缓缓取出一个铜制圆筒,解释道:“安阳的新政等不得,我必须尽快赶回去处理。”
接着,他向顾长青展示了一个圆筒,“顾叔,这是‘千里眼’的改进版,我在上面加了测距刻度。当你看到戎狄营帐时,只需用底部的旋钮调节,就能准确测量出距离。”
帐外传来一阵马嘶声,打断了两人的交谈。武明堂快步走进帐篷,向叶明禀报:“大人,车驾已经备好,随时可以启程。”
叶明点点头,最后检查了一下雪橇的制动装置,确保一切正常后,他从行囊中取出一包用油纸紧紧包裹的种子。这包种子是他在北疆偶然发现的耐寒小麦,籽粒上还带着霜花,仿佛诉说着它们在严寒中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