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修桥(1 / 2)

"垮了!又垮了!"

叶明闻声赶到安阳河畔时,只见十几个工匠正灰头土脸地从河里爬上来,河中央散落着断裂的木材和石块。这是三天内第二次桥梁基础坍塌了。

"侯爷恕罪!"工头王老五跪在地上,额头磕得通红,"按老法子打的桩,在这河中央就是立不住啊!"

叶明挽起裤腿,径直踏入齐膝深的河水中。五月的河水还带着寒意,他打了个哆嗦,弯腰摸查河床情况。

"我明白了。"叶明直起身,水珠顺着他的下巴滴落,"这里的河床不是硬底,下面有至少三尺厚的淤泥。你们打的木桩根本够不到坚实层。"

回到岸上,叶明立刻召集工匠们开会。他捡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画了起来:"传统平桥在这里行不通。我们要改建成拱桥,跨过整个河面,不需要在河心打墩。"

工匠们面面相觑。钱大有小声提醒:"侯爷,安阳河宽十二丈,寻常石拱桥最多跨五丈..."

"所以我们不用'寻常'方法。"叶明眼睛发亮,"我设计一种新型拱桥,用水泥和石材混合结构。"

他详细解释了自己的设计:桥体采用悬链线拱形,这个形状能最好地分散压力;拱券用石材砌筑,但关键部位注入高强度水泥浆;桥面则完全用水泥浇筑,内部埋设竹筋增加抗拉强度。

"竹、竹子?"王老五瞪大眼睛,"侯爷,竹子泡水里不是会烂吗?"

"用桐油浸泡过的竹片,外面再裹一层水泥,十年都不会坏。"叶明信心十足,"而且我在水泥里加了特殊配料,硬化后不怕水泡。"

工匠们将信将疑,但侯爷之前的成就让他们决定试一试。

接下来的日子,叶明几乎住在了工地上。他亲自指导木匠制作拱桥的模板,每一块弧形木板都要经过反复校验。石材的选择也格外严格,必须是没有裂纹的完整青石。

"侯爷,您看这个!"这天中午,水泥工坊的小学徒兴冲冲跑来,手里捧着一块淡青色的水泥块,"今早出窑的一批,颜色变成这样了!"

叶明接过水泥块,眼前一亮:"怎么回事?原料里混了什么?"

"可能是那车石灰石有问题。"小学徒挠挠头,"从新开的西山矿场运来的,颜色本就有点发青。"

叶明敲了敲水泥块,声音清脆坚实。他突然大笑:"天助我也!正愁桥面太单调呢。"

他立刻吩咐调整配方,特意加入少量西山矿石,批量生产青色水泥。同时实验加入不同矿物,又得到了淡红色和灰白色的变种。

"钱主事,城南商业街的路面铺设暂停。"叶明兴奋地说,"我们改用三种颜色水泥拼接图案,做成彩石大道!"

三天后,当第一段彩色路面铺设完成时,整个安阳府都轰动了。淡青、浅红和灰白三色水泥拼接出精美的几何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商户们纷纷搬出桌椅,在崭新路旁摆起茶摊,就为让客人多欣赏一会儿这奇景。

桥梁工程也在稳步推进。悬链线拱形的木模板架设完成后,石匠们开始从两端同时砌筑拱券。每砌三层,就注入特制的水泥浆。叶明设计的竹筋铁骨也派上了用场——将粗竹片剖开浸油,与细铁条捆扎成束,埋入水泥构件中。

这天清晨,叶明正在检查最后一段拱券的合龙准备,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骚动。转身一看,竟是赵通判带着几个士绅前来视察。

"侯爷好雅兴啊,亲自做泥水匠。"赵通判语带讥讽,但眼睛却忍不住往那优美的拱形上瞟。

叶明抹了把脸上的水泥浆:"赵大人来得正好,今日合龙,要不要亲手放一块基石?"

老通判没想到会被邀请,一时语塞。旁边几个士绅已经好奇地围上前,摸着光滑的竹筋结构问东问西。

"此桥...确实别致。"赵通判勉强评价道,"只是这竹片代替铁条,未免儿戏。"

最新小说: 抗战:铁血铸山河 汉末袁尚:揽尽江山与美人 大宋祖王爷 水浒风起独龙岗 草原铁骑,生化大军 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 秦朝历险记